上海交大新设“文治大讲堂”,首讲聚焦“从三星堆看中华文明起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周蕾 高璐
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大讲堂”启动仪式暨第一讲“从三星堆看中华文明起源”14日在闵行校区文博楼及网上同步举行。林忠钦校长、叶舒宪教授等共同为“文治大讲堂”揭牌。
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开启“文治大讲堂”第一讲“从三星堆看中华文明起源”。讲座中,叶舒宪教授从文学人类学的多学科融合与比较神话视角,强调了三星堆考古发现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意义。他以三星堆出土的五类神圣物质:玉、丝(帛)、黄金、象牙、青铜以及稻米的文化源流解析为中心,通过时空排序法形象直观地呈现中国本土文化基因玉、丝、象牙、大米的万年传承与外来文化基因黄金、青铜的交流、叠加与融合,共同形成了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原型。
在将三星堆出土文物置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神话历史大视野中,呈现出三星堆与上山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石峁文化、二里头文化等之间的承继关系。叶舒宪认为,凸显中国本土话语特色所在,不仅意在启发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还进一步提出“如何避免文明覆灭悲剧”的反思: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但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时刻警醒和反思过度“发展”。
讲座中,跟随着对五类圣物阐述的步伐,叶舒宪教授还从文化普及角度,向大家推荐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湖北省博物馆、满洲里猛犸象公园等16家博物馆作为文明探源之旅的路线图。整场讲座,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栩栩如生。
叶舒宪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现任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华创世神话”暨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荣誉会长、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此次新推出的 “文治大讲堂”是学校文科建设处(智库中心)推出的全校性、通识性人文社科类系列讲座活动,也是学校继“励志讲坛”“大师讲坛”之后的又一品牌活动。该活动以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交通大学第十一任校长唐文治先生的名字冠名,旨在通过组织邀请校内外学术大家以及知名专家学者,面向全校师生持续开展人文社科方面的通识性讲座,赓续交大文脉,推动与促进思想的交流、文化的传播以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上海交通大学林忠钦校长指出,学术是大学的灵魂,一所好的大学需要浓厚的学术氛围,课堂教学与课后学术交流应并驾齐驱、相得益彰,共同营造良性学术研讨氛围。设立“文治大讲堂”的目的,在于通过持续推出高质量、通识性、多样化的学术讲座,推动思想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播,凸显人文社科育人作用,培养学生成为兼具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林忠钦校长还表示,打造交大学术品牌,先从交大学者开始,逐渐向校外延伸,组织邀请更多的名师大家开展高水平讲座,让交大师生得到更多与学术大师及文化大家交流的机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周蕾 高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