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祭扫高峰日来临,倡导生态葬式,千元身后事受益人群扩至普通市民
2022-12-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一年一度的冬至祭扫又开始了。近日,倪阿姨和先生一起来到福寿园暖冬园,参加“千元身后事”集体生态安葬仪式。当天,除了一位已故孤老,还有6位普通上海市民也选择以“不占寸土”的生态葬式回归自然生态,与绿树、鲜花常伴。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千元身后事”的公益项目今年扩大了受惠对象,扩至普通市民。

▍ “生前待他们好才是真的”,公益安葬送别7位生态葬践行者  ▎

六七年前,倪阿姨曾踏入过暖冬园旁边的希爱林,彼时,她送走的是患肺动脉高压不幸去世的三弟。而近日,她再次来到此地,送走的是今年刚走的大哥。

倪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在家中排行老二,除了她外,一个哥哥,三个弟弟都终身未娶,相当于是孤老。这四位哥哥弟弟要么身有残疾,要么罹患重病,各有各的难处,家境都不太好。

“对哥哥和弟弟我都尽力了。”倪阿姨回忆说,当年三弟入院后,大家轮流照顾,给予医疗费上的支持。2015年三弟过世后,本来以为可以喘口气了,不料,次年,最小的患有肢体残疾的弟弟突然脑出血,哥哥又突发重疾,一个抢救一个住院。她和癌症康复的先生一起照护兄弟两个。

“中国人讲的是厚养薄葬,对于她的哥哥和弟弟,我们一家在他们生前尽力了。”倪阿姨的丈夫薛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请不起护工,在他们发病期间,太太每天在医院从早待到晚,一直去看护。“逢年过节我孩子也会邀请舅舅们吃团圆饭。她的弟弟一发病,我们就赶到佘山,将他们安置在位于市中心的医院,就近看护。”

当通过癌症俱乐部的朋友得知“千元身后事”的服务后,薛先生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妻子,这意味着,能让没有多少积蓄的哥哥能体面地离开。“生态葬是趋势,能把地留给后人,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当天上午时分,暖冬园内举行了冬至祭扫期间的首场集体生态葬,仪式分为灵盒置换、集体哀思、统一安葬、祈福祭拜四个部分,由专业礼仪人员全程服务、引导,现场庄严而温暖。

安葬仪式现场以红白色系为主色调进行布景,令现场暖意融融,拱形花柱、鲜花路引、温暖烛光、花瓣培土、丝巾御寒……仪式上的各种小细节饱含着对逝者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生命的感恩祝福。

“虽然不保留骨灰,但通过现代文明的礼葬方式,每一位逝者都能体体面面地走完最后一程。”上海福寿园总经理助理孙毅介绍说,集体生态安葬是公益安葬项目,逝者骨灰采用可降解深埋的树葬方式,与大地融为一体,让逝者真正地回归自然。“目前,我们在墓碑上还是采取物理刻字的办法,但未来,不排除会变成电子屏,使用更加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

▍ 一千元办妥身后事,受益人群扩至普通市民  ▎

早在2008年12月建成暖冬园,这里就为上海已故孤寡老人及特困特需家庭成员提供公益安葬,这一公益行为已坚持开展二十余年。

今年,暖冬园公益项目再次升级,公益服务内容从墓园安葬扩大到殡仪+安葬全流程,受益人群也进一步扩及全市范围所有普通市民。孙毅介绍说,选择“千元身后事”这项公益服务包含了殡仪事宜协助、遗体告别、集体送行及安葬、节地葬补贴协助申领等全部服务,不仅解决了逝者家属不懂丧葬礼仪困扰,独自承办葬礼的辛劳,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市民的殡葬费用负担。

“这些年,我们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节地葬式,推出的花坛葬、树葬、景观壁葬、晶石葬等日渐成为市民的普遍选择。我们提倡墓碑瘦身、纪念扩容、精神长存的殡葬理念也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孙毅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