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由00后追风者导演的中国首部风暴纪录电影走出国门
2022-12-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剪辑 受访者/图、视频

00后气象摄影师、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大四学生苏镝坷早在上大学之前就火爆B站,先后斩获科技部、中科院颁发的多项科普大奖,被称为00后科普大神。近五年来,他的追风总里程数已超过5万公里,总共追击了上百个对流天气系统。

近日,苏镝坷交上了自己的毕业作品,由他导演并拍摄的国内首部风暴纪录电影《风暴之下》在B站首映,还在意大利米兰2022年气象天空电影音乐节首次公映。苏镝坷说:“直到我真的去做了才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困难”。幼时的梦想开了花,他想把“把话语权还给大自然,让天空自己说话”。

 ◆ 幼时梦想开花 ◆ 

还在念小学时,苏镝坷就对名为《龙卷风》的电影着了迷,那部故事片刻画了鲜明的追风者形象,他很喜欢电影里的那种科学精神。

高中时,电影《龙卷风走廊》加深了他的兴趣,主人公也是一名摄影师,把摄影机送到龙卷风里的同时也和科学家合作科研项目,“我当时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应该有一部属于我们国家的风暴纪录片”。苏镝坷的拍摄风格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这部影片的影响。

今年七月,青年报曾报道过苏镝坷追击台风暹芭的经过,详见报道《五次进入“暹芭”台风眼,00后“追风者”拍下风暴纪录片》。转眼间,苏镝坷已经大四,他幼时的梦想如今开了花,他的毕业作品、国内首部风暴纪录电影《风暴之下》12月10日20:00成功在B站首映。

“我想把话语权还给大自然,让天空自己说话,这是我做这部电影的初衷。”苏镝坷告诉记者,《风暴之下》的初版其实是默片,没有任何旁白。但因为题材太过垂直,最后还是选择性地添加了少量旁白。“我本人并不是太想加旁白,因为这个片子不是以人为主的,而是以天空和自然为主的,所以我不想过多人为定义。”

网友@做昆虫的叶凌云说见证了苏镝坷这五年来的成长,在苏镝坷账号下留言:“在首映室等待的五个小时内,我不止一次想象,风羽酱会用什么样的场面来填满三十分钟。五年的时光像流水划过,这是他奏响高天的赞歌。我相信,他以后也一定会逆着风的方向,目睹更多,记录更多,铭记更多。那是他对追风者这三个字最生动的诠释。”

 ◆ 追风五年 ◆ 

追风五年来,苏镝坷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例如他一直以来的追风伙伴王路澄。“我和他第一次结识于2019年追击台风‘米娜’的时候,这两年来大大小小的追击过程大多是我们俩个完成的。”苏镝坷负责开车和拍摄,王路澄负责查看雷达、卫星云图和指定路线,“《风暴之下》这部片子他也贡献了很多。”

苏镝坷的室友王宸韬在摄影和影片制作上也帮了苏镝坷很多忙,“他不是一个气象爱好者,但他会和我一起去追风,帮助我拍摄、制作影片,甚至去了解了气象知识。”

遇到比较大的追击过程,比如追击台风“烟花”、台风“梅花”等需要多辆车和多方位观测的时候,中气爱的团队也会为苏镝坷提供帮助,“大家都对极端天气非常了解,各司其职,我们拍摄到的第一现场也能通过他们的影响力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在做什么。”苏镝坷告诉记者。

影片制作的大部分工作由苏镝坷独立完成,他按照视频质量、风暴品相、不同模块和小剧情发展等几个方面,把他和小伙伴五年来的追风经历浓缩到了30分钟左右,他说:“小剧情就是我没有把它当做一部有剧情的影片来做,其实都是模块化的。有点像一场梦境,是离散的,不一定有条明确的故事线,但里面每一个画面都是我们追风时真实拍到的。”

期间他还经常拉着他的同学王宸韬一起开腾讯会议看视频素材,自然而然地聊起来当时一起追风的经历。去年他就开始剪辑,“我真的在睡觉的时候都在想,前前后后出来的大版本有十多版,小版本肯定是有上百来版”,他一有空就打开剪一剪、调一调,每次定为终版的那一版还是觉得不满意,于是有了终终版、终终终版……直到真正的终版完成。

 ◆ 重新出发 ◆ 

苏镝坷说,当他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更精细、更全面地去制定规划。“追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你需要考虑交通情况,选择最好的路线,控制合理的时间,避开危险的事项,以及将费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提前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去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坚定信心去做,我小的时候觉得在中国追风是天方夜谭,因为之前也从未有人真的像我们一样去做过这件事,在网上和别的爱好者讨论,他们也会以中国地形复杂,没时间,浪费钱等理由推脱,直到我真的去做了才发现他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困难”,苏镝坷说道。

12月12日,《风暴之下》在意大利米兰的2022年气象天空电影音乐节首映,这也是它第一次被搬上大荧幕,苏镝坷表示,“很荣幸”。他说:“每个地方的天气各不相同,看惯了美国的龙卷风纪录片后,再去看我们国家的风暴或者台风。虽说可能视觉冲击力不如龙卷风大,但我们有更为重要的东西,比如洪灾来临时,一条长长的‘河龙’是我们在齐心协力去克服它,我们有抗震救灾的精神。”

此外,苏镝坷近期还荣获bilibili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2022首届格致科学传播奖的“年度学生创作者”,对此,他表示:“我们尝试让科学数据有故事,会在文案里面让一些简单的科学数据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的奇妙变化。我觉得做科普不是单纯地传播知识,应该要能让人感受到一些神奇的东西,例如大气变化。”

现在,苏镝坷交了毕业作品后,整装重新出发,“感觉比较轻松,也有些期待,以前我们在追风这件事上还算是个初学者,经过了几年的沉淀感觉经验丰富了许多,所以很期待明年的风季”。他明年计划继续做一部更长一些的风暴纪录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剪辑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