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培养创意写作
2022-12-19 教育

上海市向明中学 肖友清

阅读包含了不同的层级,有理解,有综合分析,还有鉴赏和评价。鉴赏是建立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的。鉴赏,是鉴定和欣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它与写作关系密切。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在鉴赏戏剧过程中,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人物形象的解读、赏析是不一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如人们欣赏一座雕塑,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汉代董仲舒有言“诗无达诂”。达诂,意为肯定确切的解诂。诂,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文献词语的意义。诗无达诂,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

无论是后人,还是当代的读者,对同一文学作品的解读所存在的差异,都与个体差异和时代差异有关。文学鉴赏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艺术再创作。

鉴赏过程中的艺术再创作,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读者对作品情感的再体验。读者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和微妙的内心世界,也体验到作者借助形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心情愫,又把这两者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糅杂在一起,创作出一种高于原著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读者情感投入与参与的双向交流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以主观情绪回应作品的评判过程,也是对作家已体验过的情感的创造性再体验。如《琵琶行》中白居易听罢琵琶女的演奏和经历之后,联系自己被贬的遭遇,不免泪湿青衫的感慨,就属于此类艺术再创作。

第二类是读者对作品形象的再创作。上文提到的莎翁名言就属于此类,但也不仅止于此,还有景物、场面、生活环境,等等。影视作品中有一些翻拍的作品,其实就体现出编剧、导演、演员等工作人员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解读,你不难发现,不同版本的“小龙女”“杨过”“许文强”“冯程程”还是存在许多的不同之处的。

第三类是读者对作品的合理误读。所谓“合理误读”,即读者对原著含义的主观解读,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提出某种合情合理的新解,也是一种创造性理解。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说的就是这一类。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一词中的用典,就存在这种现象。“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中的用典就有“误读”之嫌。“休说”二字,显示了作者对张季鹰的不满之情。在作者眼中,季鹰似乎是一个贪图家乡美味,不愿离乡背井为官,没有远大追求,贪图享乐之人,与当时人们推崇他淡泊名利、自适旷达的形象完全不同。

鉴赏,与写作是息息相关的。鉴赏中三类不同的艺术再创作,都可以形诸文字,成为三类不同的文学评论。“双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中,就有文学评论的写作。

尤其是第三类“合理误读”,可谓推陈出新,更可以彰显出作者思维的独创品性。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有一类材料是观点类型的,要求考生对所给的名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考生如果完全赞同名言的表述,就有落于窠臼之嫌;如果能进行“合理误读”,只要能自圆其说,也能高人一筹,夺人眼球,获得青睐。

鉴赏中的“合理误读”,是培养学生创意写作的好抓手。我们可以把原著中的名句,剥离其原来的语境,训练学生结合现实语境重新思考其内涵,或者站在与作者、作品形象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都可能有新的发现。

上海市向明中学 肖友清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