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第一天,这群00后“120”急救电话话务志愿者争分夺秒
2022-12-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视频

12月22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面向全社会招募“120”急救电话话务志愿者,以期进一步充实“120”院前急救接警力量和疫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12月25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团市委市希望志愿中心了解到,12月23日已成功招募到第一批来自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等各高校的26名大学生志愿者。并且首批7名志愿者经过岗前培训和岗位实训,已于12月24日正式开始支援服务,上岗首日共接线473通电话。

3名首批上岗支援的00后志愿者接受了记者采访。

平凡而伟大,“120”话务员姐姐在发光

12月24日早上8:00左右,上海健康医学院食品卫生营养学专业学生鞠思佳走进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120”急救电话话务中心,第一次来到这里,她好奇地观望四周,发现所有坐席上的话务员都在专注工作,他们接起电话时都很耐心、细心,语气温柔,整个人都很镇静、理性、柔和。

鞠思佳先来到一个话务员老师的坐席旁,端了个椅子坐在一旁观摩学习,“那个话务员姐姐当时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接起来,整个工作流程特别顺畅,她专注工作的时候我看着她,举手投足间我真的觉得她好像在发光!”鞠思佳告诉记者,来到这里才明白,“120”急救电话话务员的工作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即使是做着这样一份平凡的工作,也有闪光点,也是伟大的。

“我当时没有成功报名参加流调志愿者,然后看到去了的同学的经历分享,一直觉得有个遗憾,我也很想去尝试一下。”上半年大上海保卫战招募流调志愿者的时候没有成功报上名,鞠思佳一直觉得留有遗憾,这次“120”急救电话话务志愿者招募时她终于得偿所愿。

鞠思佳

接起第一通电话时,鞠思佳很紧张,当时她还处于对于状况的陌生状态,不知道会面对什么,好在身边有老师的帮助,老师安慰她“不要紧”,接下来她接通一个又一个电话,逐渐熟练起来。上岗首日,她一共接通了91通电话,她说对自己的第一天表现还算满意,因为自己处理好了大部分事情。

让鞠思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在发着光的话务员姐姐,还有身边好几个身体不适还坚守在岗位上的话务员老师们,他们接起每一通电话的时候,面对情绪激动的患者时,语气始终都是耐心的、温柔的,十分令人敬佩。

这一次的支援经历让鞠思佳体会到了医护人员和在一线医务工作的艰辛,她说:“我们真的应该去体谅他们,我今天亲身体会到了他们的工作内容,真的换位后才发现他们真的蛮不容易。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觉得当时走这条跟医疗有关的路是比较正确的,我真的觉得帮助别人这件事情真的会让人觉得很开心。”

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护理(康复护理)专业3班学生苏天尧是一名预备党员,他说以前常常经过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所在的这栋大楼,却从未注意过这里,这是他第一次走进来。

“感觉这里整体氛围比较紧迫,老师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苏天尧告诉记者,“120”急救电话话务中心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大厅里最显眼的那条写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大标语,他亲眼看到,为着宝贵的生命,这里的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

今年上半年,在大上海保卫战的时候,苏天尧就在封校期间当了三个月的“大白”,他告诉记者:“中侨青年在校内到校外一直践行初心使命,身为护理学院的学生,能在大家有需要的时刻能挺身而出,我感到十分自豪。”

第一次坐上120专席,苏天尧内心就有了一种庄重感,他知道,坐上了这把椅子就代表着肩上有了担子,有了一份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还记得自己接通第一通电话时,即使有老师在旁边协助,他还是紧张到打字都手抖,后来才慢慢地放松下来。

苏天尧

从早上8:00到晚上20:30,苏天尧第一次体验到了12小时的工作班制的辛苦,他学会了120坐席上那三台大电脑的正确打开方式,中间的电脑是主机,左边的电脑用来定位和查看地图,右边的电脑用来回访患者情况,所有的工作都逐渐上手起来。

完成首日的上岗任务后,苏天尧回到家,什么都顾不上,换个睡衣倒头就睡着了,平时晚上22:00左右他都还会熬夜刷手机,这一天是真的扛不住了,疲惫感袭来,沾床就睡着了。“也想早点休息,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第二天的工作。”苏天尧说他自己还总结出了觉得好用的一套接电话时可以重复借鉴使用的话术。

上岗第一天,接到的一通老年夫妻的求助电话让苏天尧深有感触,他们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与此同时,因为他们的子女也阳了,所以不能及时赶到身边侍疾,老人打来电话求助时是带着哭腔的,很让人心疼,“我想呼吁大家回家看望一下家里的老人,不要让他们独守空房,不要让他们生病的时候独自在家,那么无助”,苏天尧说。

这是她最难忘的人生第一次志愿经历

看到学校里的师哥师姐都在医院里、在最一线从事志愿者,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卫生技术与护理专业学生丁奕宁很是敬佩,也很羡慕,因为她还从来都没有参与过志愿者活动。“学校里的志愿者岗位太抢手了,竞争很激烈”,这一次她终于报名成功了,她很激动,也很感激学校给了她宝贵的机会,让她有了这次令她最难忘的人生第一次志愿经历。

上岗首日,走进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120”急救电话话务中心的时候,丁奕宁看到超级大一个大屏幕,“上面显示的全是拨通的电话、人员、派车数等等相关信息,真的好震撼”。她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我心里很紧张,但是我表面很镇定,声音听起来都是冷静的。”丁奕宁这样描述自己接通第一通电话时的场景,接听电话、记录患者诉求、录入相关信息,一天工作下来,“大部分的工作任务都能顺利完成,但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老师指点”。

昨天丁奕宁还因为新上岗有些不适应,尤其是接到重症病人的求助电话之后,她也会跟着变得非常非常着急起来,碰到生死攸关的问题,年纪尚小的她没办法迅速冷静下来。

“生命真的很可贵,每当一个电话接通,对方告诉我,他们的家人生病了,多么多么严重,我都能感同身受。”丁奕宁家住在宝山区,期间她接到了不少从自己家那边打来的电话,她总是会下意识联想到自己的家人,因此她说能感同身受地对待每一个来电的患者,理解他们内心的焦急。

丁奕宁

“咚咚咚……”话务中心的电话铃声接二连三地响起来,几乎就没有停下来过,大家真的非常非常忙,丁奕宁说她工作的时候会忙到连停下来喝口水的机会都没有。但丁奕宁坚定地表示:“我觉得就是要勇敢迈出第一步,然后不管有多么困难多么累,我就是想告诉大家不要害怕这个困难,选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经过了昨天一整天的历练,丁奕宁说今天轻车熟路多了,向冷静并且理性的老师们学习过了之后,她也变得坚强了一些,成长了一些。她说:“我明白了遇事不要慌乱,不要自乱阵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别人。遇到不会做的事情也不能自己逞强,要及时地向老师请教。”

据团市委市希望志愿中心负责人介绍,招募到的首批“120”急救电话话务志愿者中既有上半年参与过大上海保卫战流调工作的,也有在校内承担过核酸检测任务的志愿者,还有好几位志愿者是刚刚“阳过”的“阳康”,他们报名来到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支援,想为社会、为大家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