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疫线|用行动支起保护罩,全力保障就医需求
2022-12-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当下,“中招”的人数越来越多,门诊“爆满”、就医需求大,医护人员们“分身乏术”,工作强度不断加大。在这个特殊时期,长寿路街道的医护人员们仍旧坚守在岗位,“阳了”便转“战”为线上、“阳康”转阴立刻返岗……他们用行动为居民支起保护罩,他们用坚毅让居民有所“医”靠。

 “我能坚持,我可以负责线上” 

长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门诊每天接待的患者高达100多人,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即便“阳了”也想尽办法发挥余热。“别担心,孩子高烧不退可以尝试退烧贴等物理降温。”“不要急,你可以这样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职的90后女孩程梦悦正在通过线上的方式,为致电的居民提供相关的专业指导,同时安抚着他们焦虑、不安的情绪,而当天是她“阳了”的第二天。

随着一个又一个医护人员的“中招倒下”,程梦悦也没能挺进“决赛圈”。就在前几天,她出现高烧等症状,不得不回到家休息。但面临当下医护工作者减员的形势,她主动提出:“我还能坚持,让我来负责线上吧!”

于是,在确定“阳了”的第二天,她以声音为矛、以专业知识为盾,撑着仍高烧至38.5℃的身体,重新加入到了与病毒对抗的战“疫”中。

 “我能行,我还可以上班” 

在面对当前激增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减员的双重压力下,长寿辖区的普陀区人民医院积极应对,不断优化诊疗流程、扩容资源、增加力量,全力保障着居民们的就医需求。

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室近一半医护人员“中招”,但他们只要恢复了,便立刻返回到临床一线,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件事因此“掉链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锋英说:“我们科患者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急诊每天接诊量在600人左右,呼吸道症状急危重症患者,几乎都转到我们科室,科室处在高效运转中,医护人员都在岗位上坚持,目的就是确保科室正常运转,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我是手术室的一员,我能行,我还可以上班。”第一波感染的麻醉医生奚亮,在症状缓解后迅速回到岗位,即便身体还处在恢复阶段,他也坚持着不影响工作。奚亮值班当天急诊插管5例,他跪地为患者插管,虽然插管的手有些虚弱,他也强打着精神救治患者。

儿科患儿多、任务重,儿科医护人员几乎“全军覆没”。为防止患儿交叉感染风险,科室提前预判进行预检分诊,发热患儿分诊到发热病区,不发热的患儿分诊至普通病区,进一步优化诊疗工作,规范门诊、发热门诊管理。

儿科门急诊每日就诊量近百人次,发热门诊每日就诊量30至40人次。儿科主任崔珍说:“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患儿的交叉感染,儿科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在相对独立区域设置了规范的发热门诊区域,并配备有各种抢救设备,最大限度保障就诊患儿的安全。”

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在安静的手术室里显得格外动听、悦耳,能够顺利分娩无疑让所有的孕妈妈们如释重负,让之前的种种顾虑转变为满心欢喜和满心感激。为满足特殊患者的就医需求,妇产科医护人员也始终坚守岗位,大家互相帮助,为了让“阳了”的同事好好休息,大家轮流排班,一人连续几个日夜坚守在岗位成为了常态。

妇产科医生丁小兰说:“美好新生命的降生给医护人员带来无限希望与力量,在这特殊期间,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对我们医护人员而言都更加具有特殊的意义,新生命的诞生总能给人带来希望。”

医院面临着严峻复杂的挑战,护理部的医护人员们勇于承担风险,始终守护在防控第一线,瘦瘦的肩膀扛起肩上的重担,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病房。护理部主任尹琴说:“几乎每天都有护士‘阳’了,排班的人员每天都要更新。也有一些护士一直撑到最后,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全靠意志力撑着。现在的挑战不小,也许这场仗正要开始,但大家都相互理解,很多护士‘阳康’后要求立即返岗,我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多的感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