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疫线|95后成居民知心人,特殊时期共渡难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近日,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多,几乎每位市民都发现自己身边有人“中招”,社区也面临着减员难题。自上周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桑城居委也面临着大量减员的困境,关键时刻,有这样一群青年党员迅速集结,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肩膀上,给居民坚实依靠。
// 结对子,增援社区保障 //
12月19日起,该辖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倩带领机关一些95后青年党员下沉桑城居委,同时区财政局结对支部党员也第一时间奔赴一线,他们迅速“走马上任”,身兼多职,及时填补社区岗位缺漏,与居委干部携手全力做好居民服务保障工作。“章叔叔,我是居委的小贾,您最近有什么不舒服吗?家里有没有备齐药品?最近天冷一定要注意保暖......”电话一端,来自黄浦区财政局的贾安妮正关切询问社区高龄老人的身体情况,并及时了解老人需求,一一做好记录。作为桑城居民区的对口支援单位,自“双结对”签约以来,黄浦区财政局的党员干部们就积极参与居民区各项志愿服务,与社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12月以来,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社区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就在这时,区财政局派来了“顶岗人员”无缝衔接,及时顶岗确保居委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社区突发情况能及时处置。虽然是“新手”,但他们干起工作来毫不含糊。到岗后,贾安妮第一时间熟悉居委基本情况,主动关注特殊关爱群体需求,对辖区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随访、上门送药等服务。面对居委琐碎的工作任务,她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坚持后勤不“后”。她说:“社区正是有需要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掉链子”。为了保证小区在岗人员工作不受影响,她还加入到“配送员”的队伍中,及时将抗原检测试剂等防疫必需品送到保安、保洁手中。
// 送温暖,小爱汇入江河 //
吴阿姨,我是居委的小黄,今天的牛奶券帮你塞到铁箱里了,您有事再联系我们。”这几天,街道自治办工作人员黄彦钦忙得不可开交:为小区里发烧的老人送药、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牛奶券,在五六层高的楼里反复辛苦的爬楼,一天下来腿都是软的。吴阿姨由于年岁已高行动不便,日常起居都是老伴儿王叔叔在照顾,随着年龄增长,两人上下楼都十分困难,疫情以来更是不怎么出门了。“特殊时期,我们更要关注、关心好社区有需要的人群,在做好生活服务保障的同时,努力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黄彦钦说道。
为加强基层力量,保障基层阵地的正常运行,进一步缓解“减员”带来的负面影响,五里桥街道机关干部也纷纷支援居委会,帮助居民区共同服务好社区居民,平稳推进社区工作。在居民区,社区干部重点关注社区独居、双独居、高龄老人以及特殊群体居家情况,积极回应居民诉求,切实保障老年居民以及特殊群体生活物资、医疗物资等,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阿姨,今天的饭放在门口啦,您趁热吃!”从12月22日起,每天中午时分,桑城商铺自管会的党员骨干项勇飞都会带着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饭菜准时出现在李阿婆家门口。在听到门内的回应后,项勇飞叮嘱了阿婆各种防护事项,又匆匆赶往下一位老人家。
当前,社区为老助餐送餐人员也出现了人手短缺的情况,在得知原先的送餐员“倒下”后,项勇飞二话没说,立即表示现在人手不够,自己可以提供帮助。桑城居民区高龄老年人较多,且大多数居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公房内,为了高龄、独居老年人的餐食能够安心送达,项勇飞特意准备了两个大大的泡沫保温箱,同时在餐盒上备注好不同老年人姓名及房号,以防送错,再骑上电瓶车,挨家挨户上门配送。当他把最后一份午餐放到老人家门口时,悬在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每天有这么多老人等着我送菜,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想到能帮到他们,我的心里就很温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