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为独居老人撑起“平安伞”
2023-01-0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在特殊时期,社区里的独居、双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尤为令人牵挂。他们的儿女不在身边,无人照料,当遇上求药、看诊、就餐等各种难题时,普陀区各街道的社工们都及时为辖区内的老人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化险解难,撑起“平安伞”。

  // 排摸预警,悉心关护“老伙伴” //  

“特别感谢毛老师雪中送炭,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近日,桃浦镇中环名品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文英收到了一封来自小区双独居老人徐老伯的感谢信。信中是满满的谢意,信外是暖暖的服务。

原来,上周六是社工毛利权的值班日,正准备下班的时候,居委会铃声响起,居民徐老伯的老伴打来了紧急求助电话:“您好,我老伴突然发烧了,家里没有退烧药,这可怎么办啊?”得知是双独居老人,毛利权立即警觉了起来,告诉老人物理降温法,随即打电话给徐老伯所在楼栋的块长邹颖,详细了解了老俩口的相关信息。毛利权先后给两位老人送去了退烧药、抗原试剂、抗病毒口服液等药品,并一直关注着老俩口的情况,直到徐老伯康复,再将接力棒交回到“块长”邹颖手上。

“在‘块长’不当班的情况下,我们实行‘首问负责制’,谁第一个接待,谁负责到底。”据徐文英介绍,“首问负责制”正好填补了“块长制”的不足,让居民随时都能找到依靠。

无独有偶,在长风新村街道海鑫居委会,社工们的悉心关护,也帮助了一对双独居老人化险为夷。“我老伴现在喘不过气来,怎么办?”1月2日凌晨12点,一通来自居民吴阿姨的电话让刚刚还在睡眠中的海鑫居委会社工小刘瞬间清醒,电话中的声音语气焦急,带着颤抖。小刘没敢停顿,询问清楚老人的情况后,立马拨通了120的电话。

求助人吴阿姨居住在海鑫公寓,一家是双独居家庭,儿子在德国,家中仅有两位70余岁的老人,近期两人还感染了新冠病毒。得到接线员回复后,小刘快速穿衣坐在客厅等待,为防止错过电话,她神经紧绷,双耳一直仔细聆听蓝牙耳机,生怕错过消息。等待救护车到达期间,吴阿姨心中焦急,小刘轻声细语安抚。

救护车到达后,看着两位老人坐上救护车,小刘放心不下,便陪同老人一起去医院。经过一番治疗,吴阿姨老伴终于化险为夷。等一切忙完,已经凌晨5点,小刘也陪伴了吴阿姨夫妇一宿。这让吴阿姨无比感动,她连连对小刘道谢:“小刘陪护我们到5点多,真是个善良又热心的好青年,太感恩了!”小刘却连连摆手:“这是我们居委干部应该做的。”

海鑫居委会及时救助双独居老人并非偶然。近期,长风新村街道全力做好社区独居、双独居老人底数排摸,感染新冠病毒的吴阿姨一家成为“块长”小刘的重点关注对象。1月1日,与吴阿姨同住一栋楼的属地居委干部小金得知吴阿姨老伴的身体有略微不适,便赶紧告知了小刘。小刘也没耽搁,立马给吴阿姨打了个电话,并反复叮嘱吴阿姨,“记住这个号码,有事给我打电话。”正是居委会提前排摸和提前预警才有了凌晨的及时救助。

年底至今,长风新村街道致力于做好底数排摸,完善工作台账。街道依托“老伙伴”计划志愿者及社区第二梯队志愿者对社区独居老人数据进一步整理与排摸。对新增、已迁出、暂时和子女同住等信息及时调整与完善,做到一人一档。

不仅如此,街道为落实关爱保障,精准对接服务,多次组织社区养老顾问、“老伙伴”志愿者、送餐员等社区力量每日电话或上门问候,及时了解、反馈社区独居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身体健康情况及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每日报告,供街道动态掌握社区独居老人情况。

  // 社区助餐,解决老人“就餐难” //  

除了时刻关注老人们的健康状态,在宜川路街道中远第三居民区还通过排摸走访,组建起“社区订餐群”,为20余户独居、双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解决“就餐难”问题。为了让老人们都能吃到热乎的饭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亲自上阵为居民送餐,并统筹居委、物业的力量,用三轮车载上保温箱里的餐食,共同做好送餐上门服务。

“感谢各位为了老年人付出的努力!请你们爱护好自己的身体,祝健康平安!”居民在群里发来一句句真心的感谢,听着让人心暖。恽梅表示,“特殊时期,我们更好尽力满足居民的需求,守护他们的平安与健康,有辛苦,但听到他们的回馈与感激,就觉得很值得。”

自从感染新冠以来,曹杨新村街道沙溪园居委会社工张旭华便养成了每日微信群“爬楼”来了解居民需求的习惯。近日,张旭华在微信群内收到了一条来自沙田新苑居民吴阿姨的求助信息。

收到消息后,张旭华顾不上自己正在发高烧的身体,第一时间拨通了对方的电话。电话那头,吴阿姨的语气异常焦急,她告诉张旭华,自家的护工因近期“阳了”没法到家中服务,老伴前些天外出散步,不慎摔伤,伤势比较严重,自己也不放心外出买菜购物。因此,现在吃饭成了大难题,无奈之下找到了居委会的电话,希望向居委工作人员求助。

“吴阿姨家的情况我们还是比较了解的,属于双独居老人。老两口虽然年事已高,但平日里身体都还算硬朗,生活也完全可以自理,但特殊时期,女儿身在国外,儿子住在外区,身边也没有其他亲人提供及时的帮助,心里肯定很焦急,老人家的心情我十分理解。”

在曹杨新村街道,为社区内腿脚不便或者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群体“送餐上门”一直是一项特色服务工作,多年来也收获了一众老年居民的如潮好评,这也成为了张旭华帮助吴阿姨解决吃饭问题的“突破口”。

然而,街道每个社区内的送餐数量基本固定,且对口食堂均是按量供应,“临时加餐”对于食堂来说可能来不及准备,可能出现无法及时供应的情况。为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张旭华通过居委会书记联系到了负责社区食堂的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请求对方协调供餐数量的问题。“跟对方沟通好之后,我将食堂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给到了吴阿姨,她支付了相关费用,食堂也承诺第二天开始正式送餐。”一番“操作”下来,吴阿姨和老伴的吃饭问题终于有了“眉目”。

然而,解决了吃饭大事的吴阿姨在听说了张旭华当天为自已协调吃饭问题时正发着高烧时,感动暖心之余也多了几分内疚,她“破天荒”地在微信群里写了一段文字:“疫情来了,很多人都‘倒’下了,但我们的爱时刻都在。社区是个大家庭,在病毒面前,大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共同书写人间的大爱。”吴阿姨对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和感谢,并希望她们能够早日康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