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院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个典型案例
2023-01-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通讯员 高远

为推动全社会树立规则意识,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助力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发布“小案大道理——上海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经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程序选出的10个案例涉及青少年公共安全意识、外卖骑手、演员限薪等涵盖刑事、民事和商事等多个审判领域,分别从崇尚诚实守信、维护公序良俗、保护弱势群体、倡导和谐友善等方面体现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承办“宠物店销售病猫案”的浦东新区法院陆家嘴法庭法官王蓓介绍了案件审理过程,涉案商家明知所售宠物是病猫,却在交易过程中故意隐瞒,其行为构成欺诈,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退一赔三”的诉讼请求。她提醒消费者,挑选有资质、信用好的宠物店,及时要求商家提供疫苗注射证明等健康材料,并警示商家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无疫的宠物。

“行李箱坠落伤人案”发生在地铁站,中学生小李搭乘自动扶梯时,因为低头看手机,疏于管理随身携带的拉杆箱,导致拉杆箱坠落砸伤沈阿婆,经法院判决,赔偿沈阿婆损失2.6万余元。承办法官李海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该案不仅对公共场所的“低头族”敲响了警钟,也反映出青少年在公共场所活动期间安全意识的缺位,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足够的教育和提示。

在“染色小黄鱼案”中,为使放置时间较长的小黄鱼看起来更加新鲜、容易销售,海鲜商贩许某将其放在滴入“黄粉”的溶液中浸泡。经检验,该种“黄粉”含有国家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碱性橙Ⅱ成分。法院审理后,以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许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一千元,查获的赃物及供犯罪所用的财物予以没收,体现了对食品安全犯罪的“零容忍”。

“商家不诚信保价案”涉及物流行业保价条款的选择和适用。某医疗器械公司将一批价值50万元的呼吸机交由某物流公司运输,声明货值2千元并办理保价。随后,物流公司将货物转包给他人实际运输,后因司机操作不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整批货物被烧毁。法院审理后认为,承运方擅自转包存在重大过失,保价条款无效,托运方未如实申报,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据此判决物流公司承担60%的赔偿责任,助力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还有平等灵活保护骑手劳动权益的“外卖骑手工伤案”,抵制职场违法行为的“职场性骚扰被辞退案”,惩治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贬损女性广告案”,引领青少年向上向善价值观的“演员限薪令案”,呼吁共担风险、共克时艰的“疫情期间减免租金案”和保护家庭弱势群体权益的“妻子被家暴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

据悉,近年来,上海法院通过健全裁判文书说理、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案例评审等工作机制,主动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到法院各项工作,涌现出一批坚持人民立场、着眼民生大局、传递司法正能量的优秀案例。其中,有50余个分别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全国消费维权典型司法案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善意文明执行典型案例”“打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等。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上海高院积极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如2023年1月3日,在南京东路街道云中居民区举行《小案大道理》赠书仪式暨“身边小案件 品悟大道理”普法宣讲活动,将上述专栏案例印制成册,送到社区居民手中。“通过这个活动为居民普法,通过案例让他们了解了很多身边平时不知道的知识。”南京东路街道云中居委会主任陈丽说。为进一步扩大典型案例覆盖面,把法治课堂搬到“云端”,邀请法官、学者一起,采取围坐访谈形式,畅谈典型案例背后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对审判思路的解读,回应民生关切,传递司法温度。

“下一步,上海法院将全力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以公正司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完善优秀案例、文书的考评标准,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审判质效考核工作;继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的培塑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上海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茆荣华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通讯员 高远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