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作曲家张海卉:在音乐作品里让“世界听中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上海音乐学院传出消息,随着2022年上海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学院的隆重开幕,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通过原创作品征集、优秀项目展演等一系列活动吸纳新作,在2023年将这些崭新的作品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其中之一是委约旅美作曲家张海卉创作的室内乐作品《写意》。这部作品将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之一“四君子”二胡重奏团于2023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进行全球首演。“让世界上更多人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的魅力”,这是张海卉的奋斗目标。
== 从生活的细微处发现音乐性 ==
旅美作曲家张海卉2020年一年中就有三部管弦乐作品分别被三支交响乐团演奏:9月,作品《沙漏》获得杭州现代音乐节“艺创奖”国际管弦乐作曲比赛三等奖;11月中旬,管弦乐作品《西行漫记》在成都蓉城之秋国际音乐季期间首演;12月25日,《四韵》由林大叶执棒深圳交响乐团在深圳音乐厅完成世界首演。
张海卉与出生地上海的缘分也在不断写就。继受上海国际打击乐比赛(IPEA)专门委约创作了比赛作品打击乐三重奏《风满楼台》后,2022年又由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委约创作了二胡中胡四重奏《写意》。
“这部室内乐作品是受到蒙族潮尔音乐大师色拉西的《天上的风》启发而作,也是一部向民族民间音乐的致敬之作。音乐不仅传递了蒙族长调悠长深远的气息,也表达了我对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与文化的热爱。” 张海卉说,这种热爱得益于自己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时学校对于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熏陶和多年的民间音乐采风所获得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
对张海卉来说,某种定义上看,作曲家其实是声音的收集者,我们耳中的世界其实非常热闹,任何一种细微的声音都可以成为一首作品的主题。“我在探索新的声音的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激情,尤其是近段时间开始更加关注自然微观世界的声音。作为作曲家,我一直尝试着去倾听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并且将它们变成与众不同的东西。”
渐渐地,善于从生活的细微处发现音乐性,成为了张海卉作品的一种鲜明特征。作品《沙漏》长约10分钟左右,创作灵感就是源于张海卉在观看艺术品展览时所看到的流沙画。“流沙画既在静态时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特征,同时将流沙画不断地颠倒之后又会变幻出各种气象万千的形态。这其中所蕴含的变化之美与时间缓缓流动之美与我在意大利观看米开朗基罗的《昼夜晨昏》的雕塑中的时间意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对于时间的观念,以及对于在时间中变幻莫测的事物的观察。”
后来,这部作品最早在美国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由曼哈顿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以“昼夜晨昏”的名称首演并获得好评,经过了再次的构思与主题的多次重构,形成了最终的《沙漏》的管弦乐版本。
《eye scream》则是张海卉在创作的作品。这部作品2022年4月1日由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管弦乐团首演。这部作品是她对六年纽约生活的“致敬”和“告别”。 这部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纽约街边的冰激凌售卖车。在英文发音中“eye scream”是“冰淇淋”(ice cream)的同音词,但“eye scream”真正的中文含义是“眼睛的尖叫”——纽约光怪陆离的城市声景总是给人们带来各种视觉的冲击。通过将冰激凌歌中的旋律进行变形并巧妙地隐藏在作品的不同结构中,从而让细心的听众从中找寻共鸣。
== 注重跨文化性让“世界听中国” ==
作为一名旅美作曲家,张海卉每每创作都会从中国文化宝库中汲取灵感,她感慨:“在你掌握了理论和技法后,才发现这些最终只是工具,而一部作品的内涵特质以及它能否打动人,需要强而有力的文化支撑。作为一名中国作曲家,我所能依靠和仰赖的唯有恢宏璀璨的中国文化宝库。”
如今,她把对于音乐创作的热爱表现在将生活与创作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不仅体现在三年期间在紧张的求学过程中,她在完成大量的课程学习同时创作了多达五部管弦乐作品和多部室内乐作品,而且这些创作题材多样、体裁各异,其中的乐思大多来自于她对于寻常生活的别样观察和时刻都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思考与感悟中去表达自己民族的文化。她希望自己未来的创作永远都有一种精神深处的“追求”,也永远都能去表达中国文化最为内在的意境。
作品《四韵》对应梅、兰、竹、菊四种极具中国文化意蕴的植物,以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旋律作为音乐基底,展现的是中国文人高洁的品质和坚贞的风骨。创作《四韵》时,张海卉正醉心于书法:“我找了很多名家的书法作品,仔细观摩、反复品味,体会他们提笔的力度、运笔的线条走向以及连笔时似断非断、将尽未尽的韵味,渐渐发现这竟和管弦乐曲中各声部间的浓淡处理异曲同工。”
张海卉创作的钢琴组曲《西行漫记》,后又被改编成为管弦乐形式。作品的诞生源于一部在中国西部的旅行日记,通过音乐的形式记录了自己旅行中的见闻与感悟。其中包含有西部风景的描绘、人文风情的记述、舞蹈场景的再现等七首组曲。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钢琴还是大型管弦乐队的表现形式,作品在音响上或是在乐队的配器上都进行了较为大胆的想象,这其中既有轻灵悠远的声音组合,也有热情奔放的宏大音响,使得组曲中的每种音乐形象都得到了栩栩如生的表达。
从“中国听世界”到“世界听中国”——就在本月中旬,张海卉全新打磨的原创作品《影》将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首秀。这是继《四韵》《西行漫记》后,她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推出的又一部作品。
“我希望用更多元、更现代、更跨界的方式,让世界上更多人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的魅力。未来,我也期待自己能更好地去了解祖国的瑰宝,并且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张海卉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