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揭晓,艺术评论正经历“井喷式繁荣”
2023-01-1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上海享受有声誉的第八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今以在线的方式颁奖。来自美国、英国和中国的四位青年文艺评论家分享了一等奖和二等奖。主办方之一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表示,自世界各地高质量、多元化的投稿让人感到欣喜,这说明即便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青年评论家依然对艺术展中所映射的社会议题、哲学思考报以关注。

据主办方介绍,第八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共收到中、英文稿件364篇,是投稿数最多的一次。稿件作者来自全球52个国家,覆盖了五大洲。其中,中国、英国、美国、德国位居投稿量前列,占到总投稿量的74%。

中文稿件176篇,涵盖中国20个省市及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和浙江的投稿占据50%以上,四川、广东、湖北紧随其后。中文投稿人以学生为最突出的中坚力量,其次为艺术机构从业人员与策展人;所评展览中,超过40%的展览发生在上海与北京,线上展览的形式也变得更为普遍。

今年国际艺术评论奖评委阵容强大,包括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馆长雅拉·布勃诺娃、国际知名策展人与评论家侯瀚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批判性写作教授艾米丽·拉巴吉尔、巴黎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荣誉主席雅克·连那和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陆建德等。经过他们两天的在线评选讨论,最终来自纽约的Katherine Adams斩获大奖,来自上海的庞铮、伦敦的Andy Stooke和北京的钟山雨获得二等奖。

国际艺术评论奖主要关注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展览,邀请青年评论家对这些展览进行述评,进而展开角逐。作为诞生于上海的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文艺评论奖项,国际艺术评论奖在发掘和培养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大批青年评论家从这个奖项走出来,现在已经成为评论界的中流砥柱。

对于今年奖项的情况,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席、评论家亨利·梅里克·休斯表示:“全职艺术评论家是一个正在消失的‘物种’,但是评论艺术却似乎正经历着井喷式繁荣。今年,我们收到了史无前例的投稿,奖项的受欢迎程度不仅反映了世界各地当代艺术的观众在增长着,也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的深层意义与其公共话语中的地位进行必要批判性反思的感知在扩张着。”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合主席、复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表示:“这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第一次参与国际艺术评论奖的举办。我们对本届来自世界各地高质量、多元化的投稿感到欣喜,也为投稿者所关注的艺术展中所映射的社会议题、哲学思考报以关注。我谨代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向所有的获奖者与参与者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感谢你们给世界带来的精彩投稿,期待未来再次与你们相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