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青声|陈乐:挖掘各区城市根脉,讲好特色文化故事
2023-01-1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在历史的演进中,海派文化在上海各区境内发源、传承、发展的轨迹不尽相同,在时光的积累中沉淀的文化思潮、文化成就也各有姿态,它们共同构筑了上海城市文化故事万花筒般的精彩。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台盟委员,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合伙人、首席投资官陈乐提出要挖掘各区城市根脉,讲好特色文化故事。

建议传统仪式、传统节日

重新在老百姓的日子里“活过来”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背靠历史悠久的长江文明,面向浩瀚无垠的海洋文明,东西交融,造就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与开放包容、创新时尚、务实精致的文化性格。

“如今,城市更新日新月异,产业布局星罗棋布。在匆匆忙忙的发展中,城市的根脉、文化、精神,似乎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渐离人心,无人知晓。”陈乐指出,各区围绕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总指挥棒”不遗余力地推出各种文化政策,打造各种特色产业,但彼此之间却难免出现重叠和雷同之处。

她举例说,梳理各中心城区文化和旅游的“十四五”规划,会发现以下表述,颇为相似,比如“文脉传承更富创新力、文化交流更具传播力、文化赋能发展更强驱动力,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对全区综合实力的贡献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城区发展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XX区成为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承载区。”“打造卓越全球城市核心区的高品质生活和全域型体验,形成‘产业融合,产城融合’的景城一体全新风貌,使XX区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品质再上新台阶,展现‘XX最上海’的品牌集聚度、文化活跃度和全域吸引力, 加快建设更有品质、更有魅力、更具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引领区”等。

“这些彼此相似的‘十四五’目标,难以令人对各区文化产业留下鲜明印象。”陈乐认为,未来更需要烟火气的城市生活故事。我们不应该把资金投入在各种人造的、工业化的、商业化气息浓郁的节庆活动,却忽视了那些源于历史、源于传统、源于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中华文化的传统仪式、传统节日要重新在老百姓的日子里“活过来”“过起来”。

建议挖掘各区特色文化内容

展现城市根脉

针对这些痛点,陈乐建议,要挖掘各区的特色文化内容,展现城市根脉,唤醒城市记忆。比如,可组织沪上媒体,围绕各区特色,打造关于“城市根脉”主题相关的多元报道及内容,最终可以制作成类似《舌尖上的中国》那样的纪实片,或推出多季的系列短视频等高品质内容产品。这些内容,甚至还可以作为上海文化品牌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我们可以结合历史根脉,以‘时间’为纬度,拉通同一‘时空’的本地老字号品牌,围绕城市文化,携手老字号商业力量,形成更广泛的传播。同时,还可以将精神层面的文化内容转化到物质层面的商品上,扩大‘文化+消费’的市场新空间。”陈乐还建议,有效利用城市公共空间,创意产业园等人流聚集区域,结合内容与品牌,落地主题系列活动、展览等,让城市尽快充满烟火味的样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