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这个展览中有“典籍里的中国”
2023-01-1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每一本珍贵的古籍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脉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上海图书馆共同策划主办“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展览1月17日亮相上海图书馆东馆一号展厅。

此次展览以央视精心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基础,选取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典版本,让节目中的场景从荧幕走进现实。展览围绕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尚书》《史记》《论语》《天工开物》《本草纲目》《楚辞》等11部人们耳熟能详的典籍展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古籍善本都跨越了千年。这次针对《史记》,上海图书馆就拿出了馆藏的南宋建安黄善夫刻本。上图古籍研究专家告诉记者,历代许多学者曾为《史记》作注,其中以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最为著名,合刻的“三家注”本现存以南宋建安黄善夫刻本为最早。

这些典籍中最有意思的当属1662年《论语》拉丁文译本。它是徐家汇藏书楼最为珍贵的善本藏书之一——残本《中国智慧》。这本书是意大利耶稣会士殷铎泽与葡萄牙耶稣会士郭纳爵合作,将部分《论语》和《大学》翻译成拉丁文,取名《中国智慧》,开中国典籍西译之先河。此部拉丁文《论语》翻译的是《论语》前十篇《上论》的内容,为海内孤本,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展厅陈设结合典籍与节目情景设计移步换景,从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书房,到《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举办的农学堂;从救死扶伤的李时珍开设的医馆,到孙武归隐之处的兵器架……观众们不仅将在展览现场一睹上海图书馆珍藏的经典,还将步入这些典籍相关的历史场景,感悟经典的魅力。

看到这个展览,“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学者鲍鹏山很是激动。他对记者说,现在都说是国人在守护古籍,其实是古籍在守护国人,正因为有古籍的保护、塑造和凝聚,中华文明才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所以文化典籍给了国人力量,今天的人们应该感恩先贤,应该向经典致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