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大赛聚焦经典文化,以青年匠心彰显文创魅力
2023-01-31 专题

老师带领学生调研本土非遗崇明竹编。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设计重塑·匠心筑梦。”近日,第三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2022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分赛)暨上外贤达“青年匠心”文创设计项目评选结果已出炉。数月来,来自各地的高校师生、文创创业者们积极参赛,围绕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或各类经典文化资源进行设计创新与视觉重塑,创作具有当代美学特征、符合当代受众审美心理的作品。所提交的696件作品中,既有文创设计类,还包含视觉创意类和空间设计类,丰富多样的作品凝聚了创作者们的心血和努力,彰显创意和匠心。

//   调研文化   //

为乡村振兴注入非遗力量

廖丹丹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系的青年教师,此次她带领学生们主要参与了空间设计类的作品投稿,包含红色主题空间、非遗文化空间、其他空间设计等。考虑到学校崇明校区的地理位置特殊性,她将大赛与课程设计任务结合,带领学生通过调研本土非遗,如崇明竹编、土布、灶花、山歌、益智图等,将其融入乡村公共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非遗力量。

让她欣喜的是,位于虹口校区的高年级学生对于参赛也充满了积极性,“他们自发组建了设计小组,选定红色空间及校园空间更新等主题,找到我进行个别指导,从基地调研测绘到多轮草图方案修改,最终完成了效果图绘制与整体排版。”

参赛指导期间,大三年级叶雨暄和张紫怡同学的创作热情让老师们都印象深刻。崇明非遗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任立卓老师介绍说,在第一次接触崇明竹编非遗文化后,两位同学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发学习和汇总竹编手法,并多次请教当地非遗传承人。“此次比赛中,他们将竹编非遗技艺与设计基地空间结合,尽管学习专业软件的时间较短,初期呈现效果欠佳,但他们并不灰心,经过多轮方案修改后,最终创作出景观构筑物及主题乡村空间更新等作品。”

回忆起创作过程中,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学生叶雨暄心怀感恩。她坦言,其中参赛作品《四海升平》的整体灵感来源于灯塔与海洋的相互羁绊,所设计的构筑物外形如灯塔,在管状设计上则采用了竹编样式,使其通透又具有设计感。“从方案的定制、设计细节的调整、展板排版以及效果图风格等方面,老师们给予了我们很多正向的引导与帮助。”

对叶雨暄而言,通过参赛对自身所学非遗技艺的多样性与多变性有了不同的认知,开始尝试从实用、美观、传承与表达几个方面多角度思考的同时,也让自己更加坚定地潜心钻研专业知识,实现对于设计见解更独到的表达。

学生设计作品

//   修炼内功   //

创作出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上外贤达‘青年匠心’文创设计项目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了。”除了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教师外,王雨琪还从事编剧和导演创作。她透露说,此次文创大赛,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数媒专业各个年级都有学生参加,而且题材类型非常丰富。

王雨琪指导学生创作的主要是影视短片类作品,具体来说,根据学生拍摄作品题材、类型和时长的不同,她分别给出不同的指导意见。“有些同学拍摄剧情短片,在构思阶段,我一般建议学生出大纲的同时,进行创作阐述,这个过程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剧本阶段,则注重抠结构和细节;拍摄阶段,主要关注他们的进度和素材质量;到了剪辑阶段,则是帮助他们完善整体作品。”

在她全流程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完成了很多不错的作品,包括红色题材的作品《伟大的转折》、非遗题材的作品《传承之篆刻文化》等,其中微电影《伴“语”同行》让王雨琪印象格外深刻。

她介绍说,这个小组的三名创作者本身所学的专业各不相同,但她们对艺术创作的热爱是相通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擅长。由此,在此次作品的创作中,她们各有分工。“喜欢观察生活、充满感受力且乐于分享的李函纾同学担任导演,情感细腻、语言有感染力的彭娜担任编剧和摄影,担任制片和剪辑的赖苗苗为人细心、有耐心,也有创造力。”

然而,到具体的创作环节,她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微电影的创作受外力影响很大,比如团队、演员、设备,甚至时间、天气等,都可能会影响创作。”作为创作者之一,李函纾感慨地说。

没有道具海报,她们就自己制作;缺少群众演员,那就拉着全班同学一起上……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冲劲和坚持,三个女孩子克服了很多困难,在摸索和磨合中完成了作品,“这个过程非常难忘,我们也从雨琪老师身上学到了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通过创作,李函纾明白了: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获得灵感,将镜头聚焦在真实的生活,这样的作品才能让观众共情。同时,她也深知,作为年轻人,需要继续练好内功,不断完善作品,进而创作出更多有意义有活力的原创内容。

//   互相学习   //

尝试对品牌形象进行创作

作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讲师,廖巍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为多家企业提供品牌设计和创意咨询相关服务。此次带领学生参赛,他特意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课程和部分毕业设计创作中融入了比赛选题。

“我们选择了品牌形象内容进行创作,希望学生在对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创意角度和表现形式进行大量尝试和探索之余,能够对设计规范和流程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廖巍说。

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吴炜权在创作初期就积极进行了市场调研,并将百奇的系列食品都购买回来,请老师和同学一起边品尝,边对原有系列包装进行系统而细致的分析。慢慢地,他们梳理出了创作思路,决定以“一起”“两个人”“笑容”作为创作的关键词,并通过插画的形式传递快乐的场景,突显分享的主题。“这次的参赛作品主要采用年轻化的符号语言,以百奇经典色为主色调,巧用字体设计来表达产品的理念,以此强调了百奇的价值观Share happiness。”

分析完创作理念之后,吴炜权感慨地表示,这套格力高综合视觉作品得以顺利完成离不开廖巍老师的耐心指导与高要求。尤其在创作过程的每个环节,甚至主视觉人物的动态、形体表现,以及海报视觉上,都凝聚着老师和同伴们的心血和付出。

“设计要做得好,首先要走出去,多看多学。”在文创设计领域学习和探索时,吴炜权始终将老师的这句教诲牢记心中。对他而言,通过参赛,提升创意思维,开阔视野的同时,也能有幸看到更多优秀设计者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学习、互相碰撞,是难得的体验与提升之旅。

【 获奖名单 】

第三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

2022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分赛)

暨上外贤达“青年匠心”文创设计项目

一等奖

● 《蚕丝皂诞生记》

参赛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伊洁、袁怡曲、许金

● 《文房四宝“云间”》

参赛作者:上海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卢志刚、卢波、曾麒麟

二等奖

● 《雪乡国家森林公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参赛作者:黑龙江财经学院冯宇航

● 《四季市井——南石菜场更新改造设计》

参赛作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刘灵灵、崔高锋

三等奖

● 《梦回金山系列文创》

参赛作者: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张能阳

● 《上海市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益智图系列文创》

参赛作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符传沁

● 《遇见蓝夹缬——江南非遗文创设计》

参赛作者:上海海事大学薛晓雨

● 《茶马古道城市视觉识别设计》

参赛作者:黑龙江财经学院于雪松

● 《“顾绣新语”——上海松江顾绣文化推广App设计》

参赛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郁菁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