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后中国科幻片有怎样的未来?导演郭帆:我会一直在
2023-02-0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2月5日,在4年前的《流浪地球》第一部的上映日,《流浪地球2》来到了上海路演。在这个春节档,上海市场的票房冠军和全国有所不同,正是《流浪地球2》,而路演现场,沪上的观众也表现出了对这部堪称里程碑的国产科幻的超高热情,这让导演郭帆和主演吴京等人都颇为感动。“第三部已在筹备,制作周期还是4年,”郭帆在上海透露,在被问及对中国科幻片未来的展望时,他更是用片中的催泪台词作答,“我在呢,我一直都在。”

  // 两万多幕后人员每天都在倒计时 //  

相较于4年前,《流浪地球2》的科幻特效制作,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像影片开头不久的名场面“太空电梯”,酷炫的画面配上超然的背景音乐,不知道让多少观众热血沸腾。也正是因为它的“硬核科幻”,所以影片上海路演时,并不是只有传统意义上的导演、编剧、主演,郭帆还将无数幕后部门的负责人一起请到了现场。

郭帆此前在拍第一部时感慨,“我们做一件宇航服(道具)出来都很费劲”,但到了《流浪地球2》,片中饰演刘培强妻子韩朵朵的主演王智透露,“一万多件道具都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包括95%的特效也都是我们团队自己做出来的,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一位参与幕后制作的设计师回忆说,影片1月22日大年初一正式上映,“但1月头的版本,都还是特效没制作完的,我一直在着急,没几天就上映了,能做完吗?还有那么多没做好呢。”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倒计时,但对他们这些幕后工作人员来说,“每天都有倒计时,第二天要开拍某个场景了,我们美术组前一天晚上还在赶制这个场景,全片有180多个场景,真的是每天都在赶。”

然而,随着技术的迭代和工作人员的“用爱发电”,《流浪地球2》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壮举,甚至让国际影坛都感受到了中国科幻片崛起的力量。这位设计师说:“小时候我在录像店租VCD、DVD看国外的科幻片,从没想到今天我们自己也能做出这样的片子。”他说自己看了10来次的电影,大部分是还没完成特效制作的版本,最后看到成片时,“非常非常激动”,而说这话时,记者注意到,他的手甚至在抖。

  // 《流浪地球3》四年后见 //  

这部电影确实引发了轰动,2月4日开始,它抢回了票房日冠宝座。没有使用太多的营销手段,它的“自来水”展示出了强大的实力。在上海,郭帆和他的团队,收到了不少很有心意的礼物:老老少少、分布在全球各地的154名观众合写的一封信,以及一名影迷熬通宵制作出来的“流浪地球”蛋糕,那位影迷告诉郭帆,“这个‘小破球’(记者注:影迷们对流浪地球的昵称)拥有完整的地幔地壳地核,最里面才是奶油和蛋糕。”

影迷们的热爱,甚至蔓延到了很多细节上。在剧中饰演航天局主任马兆的主演宁理,造型被网友发现跟某品牌的海鸥神似,“马兆海鸥”这个梗被炒出了圈。在上海,宁理在收到海鸥玩偶后,也忍俊不禁,甚至还自己玩梗用薯条投喂海鸥,还原网友们“没有薯条的码头毫无意义”的梗。郭帆也笑说:“打死我们也没能想到,海鸥能火,带动了这么多周边。”剧本指导王红卫说:“观众喜欢《流浪地球2》是因为这是一部真诚的电影,这种诚意的交换是观众和电影最美好的关系,把认真的态度和尊重都放在电影中,自然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

这是一部成功商业片的魅力。自然,也有无数影迷观众期待“小破球”后续。对此,郭帆回应,第三部的制作周期和之前一样,仍然是四年。他解释了创作流程:“半年之后我们会像之前一样做一个大规模的市场调研,让观众去挑出第二部哪里拍得不好,哪里有问题。在第三部的拍摄时,我们再去改正。在技术环节上,我们会不断迭代我们的技术流程,所以我们这个周期大概还是四年左右。”

有影迷问,如果郭帆要给未来的科幻片写一封信,他会写一些什么内容,郭帆说:“我在呢,我一直都在。”他的回答结束,现场掌声雷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