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课堂引入中小学后有何“化学反应”?金山区展示学生媒介素养
学生们进行《新闻面对面》知识竞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全区有万名学生养成了看新闻的习惯,学生最感兴趣的新闻话题是“世界杯”“中国空间站”“考古中国”,小学生竟然在知识竞答中打败了高中生……金山区各中小学自引入新闻课堂以来,每周都会在学科课程、拓展课、课后服务等时间段,安排学生观看新闻课堂,就新闻课堂话题展开深度讨论与学习。而这样的新闻课堂和中小学生之间也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2月9日下午,金山区举行媒介素养课程展示活动,分享媒介素养培育项目的实施效果。
“珠峰科考”是2022年5月的一期新闻课堂话题,在活动现场播放的《科考主题群采》视频中,来自海棠小学、蒙山中学、前京中学、金山中学的小记者们采访了身边的同学,展现了学习新闻课堂之后对珠峰科考的了解。而围绕“珠峰科考”话题,蒙山中学的陈子怡老师带领学生现场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中国的珠峰科考,到底有多么重要?师生们围绕“国家为什么要珠峰科考”“对科学价值和科学精神有什么认识”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不少同学结合自身的科学实验考察经验,对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蒙山教育集团管委会主任张连芳在对媒介素养培育项目进行阶段性总结时表示,媒介素养培育项目一方面是创课程有形之载体,以丰富的课程与活动,持续拓展项目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围绕学生能力提升,创新实施形式;另一方面是筑思想无形之根基,挖掘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将新闻课堂作为师生思想成长的新平台,进行集团动员、校内动员、家长动员,汇聚集团办学和家校共育合力。
蒙山中学陈子怡老师带领学生呈现《珠峰科考》公开课。
育桂文化项目总负责人刘俊彦则用金山区18所学校1754名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新闻时事学习这一学期的进展与成效。数据显示,金山区中小学生看新闻的习惯、兴趣有了显著提升,在平时看新闻的习惯上,金山区中小学生学习新闻课堂后,相比学习新闻课堂之前,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提升,其中72%的中学生、59%的小学生养成了平时看新闻的习惯。
新闻课堂还有助于学生在志向、学科及综合素养上的发展,71%的中学生和67%的小学生看了新闻课堂之后产生了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同学们普遍认为新闻课堂对自己在道法、历史、语文等8大学科的学习上有帮助,认为自己在视野、爱国情怀、写作、语言表达、思考深度等方面都有提升。
相关性分析还显示,学习新闻课堂对学生深度思考能力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学习新闻课堂深度越深、期数越多、对新闻课堂越喜欢的学生,也正是那批学习状态好、深度思考能力强的学生。
活动现场,包括蒙山中学在内的七家校园电视台的成果数据也让人眼前一亮,项目启动至今产出节目总数超过200个,观看人数超8000人,曾获超过50个市级奖项。97.5%的同学对课程“很满意”。
自引入媒介素养课程以来,金山区各学校对为什么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培育课程的运用也都有了各自的心得体会。亭林小学校长张蓓蕾说,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很重视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希望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提升创造力、综合素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前京中学语文教师金嘉怡介绍说,学校媒介素养培育项目启动后,在新闻课堂实施中探索了定制任务单,此外电视台课程中,学生也在比赛中获得了锻炼。
金山区教育局局长郑瑛表示,在信息时代给教育转型带来的挑战下,在“立德树人”教育改革的使命下,在实施“双减”政策、丰富课后服务的要求下,媒介素养培育项目应该要用开放的精神来拥抱新的教育资源、用专业的课程精神来提高教学效率、用服务的精神支持学生发展。此次展示活动感受到了青年教师的优质教学和学生的浓厚兴趣,也感受到了数据的呈现很全面,今后更有信心把媒介素养教育做到更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