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引未来,护航毕业生求职路!高职学院50名学生“未毕业即就业”
2023-02-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毕业和就业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之路,感谢学校和宝钢股份的培养,宝钢订单班为我拨开了迷雾,拿到了来之不易的第一张人生通行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高职学院2023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徐明昊说。

昨天,高职学院50名2023 届“宝钢订单班”毕业生通过宝钢的层层选拔拿到了offer,成为“幸运儿”,学生代表在双方领导见证下现场签订就业协议书。

 ◆ 精准对接需求 ◆ 

  助力毕业生成为“抢手的金字招牌”  

在签约仪式上,高职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郑树彬与宝钢股份人才开发总监毛琳签订院企双方“宝钢订单班”合作意向。

据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相匹配,此次高职学院“宝钢订单班”合作意向,学习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开展智能装备控制及运维方向“订单式”培养,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内容、专业能力与岗位要求紧密对接,按照“三全一主体”,即校企合作全过程贯穿、工学结合全方位实施、工学交替全面普及,以订单培养为主体的思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据悉,为了保障“宝钢订单班”的学生能成功出师,高职学院落实了就业“一把手”工程,采取了一些列措施。比如学院机电工程系积极对接企业,盘活就业资源,推进产教融合,与上海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高维度、深层次的合作;制造工程系邀请毕业校友做经验分享,组织技能大赛获奖同学做交流,增强职业认同感;管理系组织班主任、论文指导老师、学生党支部党员等结对帮扶待就业学生,积极参加就业创业类活动等,通过实践,逐步构建起“学院党政领导、系部负责人、就业辅导员、班级班主任、论文指导教师”共同推进的“五位一体”的就业联动机制,实现了学生就业集学院、系部、学生、家庭资源全方位、多渠道的思想引导推动落实就业服务工作网络。 

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对接产业急需,高职学院还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过“院系联合”“师生同行”就业走访形式,转变就业推介模式,为2023届毕业生召开空中宣讲会26场(申通地铁、城投水务、宝钢、光通信、上海机床厂等),线下面试会6场,累计推荐就业单位超400余个,提供岗位数1200余个。

◆ 建强合作平台 ◆ 

  技能成才助力高质量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现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暨就业创业实践基地揭牌。据悉,该实践基地将有效促进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推动科技、教育、经济、产业的多向主动赋能,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作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积极开拓整合就业单位资源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基地,高职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走进长三角、服务新发展”求职训练营、“专业沪航,面向未来”专业选择与就业专项辅导训练营、教育部志宏助航计划等各类就业实践活动。

“我们将价值塑造、创新能力、项目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很多毕业生素质好、技术好、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超过98%。”据高职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云端宣讲、线上测评、视频面试、网上签约等线上线下招聘齐发力,高职学院保持近两年高就业率。为了给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出路”,学院落实“一生一策”就业跟踪信息,创建“红橙黄绿”毕业生就业推进表,重点关注特殊群体毕业生,分类指导。

近年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采取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等方式,深化校企合作,目前,学院已与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等近百家企业开启了协同育人、共谋发展的新篇章。

宝钢股份党委统战部部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崔晓燕表示,非常期待与高职学院的合作,未来希望共同培养更多的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