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变成一门必修课,3年后的《曾经如是》带给我们什么?
2023-02-21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赖声川6小时的大戏《曾经如是》本轮演出已经接近尾声,上剧场在2月20日最后一场演出前,策划举办了“对话《曾经如是》”的特别活动,编剧、导演赖声川,携《曾经如是》主演郝蕾、张杰,特邀嘉宾编剧、影评人史航,与上剧场CEO丁乃竺一起畅谈该剧的创作幕后,从剧本、演员,再到评论人和制作人的多重视角,带领观众感受“新型剧场形态”中的故事于当下的意义。

 // “如何活着”成为它的主题词 // 

在《曾经如是》诞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赖声川心中一直蕴育着一部大作品。这个作品始终没有具体内容,只有一种氛围及意境,赖声川的心中不断回荡着一些关键词——明光与慈悲。直到2019年年初,应母校加州伯克利大学的邀请,赖声川带着一些灵感和内容来此担任教授带领学生创作。故事的开头是一次地震的发生,原本是为了震区灾民而准备的疗愈内容,后来一直没有机会将它扩充完整,这个内容就一直存在赖声川的“灵感档案库”中。

时间,偶然,人与自然、动物的关系,生命的本质,一次又一次在脑海中被提及。在一次家庭旅行中,他面对着眼前的雪景,心中灵感顺畅地升起,十余年的积累素材串在一起,迅速完成了大纲,赖声川回到伯克利与学生们完成了前三幕工作坊式的英文演出。2019年12月9日《曾经如是》在上剧场首次做了完整的中文世界首演。有观众说,赖声川的两部“超长戏剧”——《如梦之梦》探讨如何面对死亡,《曾经如是》教人如何活在这个世上。

赖声川的戏剧突破常规观演关系,不论从长度、内容,还是特殊的舞台呈现形式。他作为一个观察者和倾听者,在戏中与观众交流。赖声川说:“我认为‘超长戏剧’的探讨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任何一部好的作品也是一个有机物。就像它真的有生命一样,它要发挥它艺术生命的作用就必须长到一个适当的大小,跟其他生物一样。”

他补充道:“本身这个故事里就存在着动物,但是在最开始时,我还完全不知道这些动物要怎么放进剧情里。直到服化伙伴给了我灵感。我们把这些动物拟人化,众生皆平等,带给我们探讨宇宙观的更多可能性。我觉得这一点太妙了,我们在剧场里也找到了一种美学方式来表达。然后,‘时间’和‘偶然’也变成了人,串联起大多数人的生命轨迹,这就像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人生,思考众生。”

 // 3年后的成长显而易见 // 

3年后,回看穷极舞台6小时演尽“雪莲”一生,郝蕾说:“2019年站在《曾经如是》的舞台上,我还在问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而现在身心对它只有一种自由:一种表演的自由或者是一种灵魂上的放松。现在我感觉每一场都很不一样,每一场都演得不一样,这种感觉我觉得太好了。我甚至都不觉得我在演,而是我替雪莲活了6个小时,这种体验从未有过,不管是戏剧还是我演的电影,都从来没有过。”

3年时间,郝蕾诠释的“雪莲”也从痛彻心扉、痛哭流涕中变成现在更加内敛,收放更从容的“阅尽沧桑”。“所以随着阅历增长,我可能更深刻感受到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她的意义仅仅就是活着。”

这一版张杰饰演的“多吉”被赖声川导演追加了梦境部分,除了空灵的唱腔,在表演节奏和舞台表现力上,张杰确实也“成长”了不少。“我觉得这些变化还是很强烈的。因为在这两年里,我把我在乌镇的《曾经如是》演出看了一遍又一遍,我觉得自己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放下,呈现更自由的表达。对我一个非表演出身的人来说,这太不容易了。当我更加了解这部戏、我的角色以及故事的整个脉络,吃透了这些,我才发现自己的表演已经‘长’在舞台上了。”

张杰继续道:“昨天我在最后一幕的吟唱,强烈地感受到多吉在强忍内心那种悲悯,新加入的‘多吉的梦’,我可以体会到如何与这个角色相遇相知,产生共情。我走入他的内心,就能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

作为评论家同时也是观众,史航极其幽默的评价让观众以另一种视角审视《曾经如是》:“梦是人生的一个复盘和预演,不要放弃梦,要不然你的人生会缩短。如果你做着梦,你的人生就会延长。就像一栋建筑一样,人生的使用面积可以通过梦越来越多。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扩大梦境的使用面积,这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

分享最后,他总结:“过去也许过不去,偶然也许有意义,净土不过常别离。《曾经如是》才是‘聚’。”戏如人生,一部戏亦有自己的生命历程,我们不由感慨能够在此时的剧场中感受到关乎人类共同情感的作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