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教育论坛:灵魂拷问,来听一听ChatGPT和教育高质量的反思
2023-02-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

 最近ChatGPT很火,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的强烈兴趣,其撰写的《ChatGPT与教育创新、教育变革》也跟着ChatGPT红了一把。

ChatGPT会颠覆我们的传统教育吗?为何ChatGPT没有出现在上海?在昨天举行的主题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第十六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倪闽景和其他教育大咖们开始反思ChatGPT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并做了多个灵魂拷问。

倪闽景认为,教育高质量的核心是教育的多样化,只有教育多样化才能够提供孩子们最大可能性的,才能塑造千百万不一样的大脑,其中就必然会涌现极具创新力的人。基于ChatGPT的新学习,一定会在我们大脑中形成过往从未出现过的连接和回路,创生更多样化的大脑,并因此让我们拥有超出预期的高质量教育。“人之所以为人,是我们拥有和硅基生命完全不一样的精神和灵魂。”

为什么ChatGPT没有在上海出现?

论坛上,倪闽景针对ChatGPT和教育高质量做了深度反思。他认为,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ChatGPT完成了数字世界最后一块积木,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诞生了。随着ChatGPT的诞生,让机器拥有了在学习人类自然语言的同时学会了这些数据产生的方式。实现了有自我判断力和可以生成的通用人工智能。人类百万年来一直生活在物质世界,但现在人类开始进入了一个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数字世界交互进化的新世界,换句话说,这个新的世界升了一个度,原来是二维,现在是三维。

上海建设科创中心需要核爆点,ChatGPT绝对是一个核爆点。ChatGPT推出以后,复旦大学推出了MOSS、百度推出了文心一言,国内的院校、商业机构追随和学习模仿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可能以前学半年,现在一个星期学会了,但原创的东西还是很少。

“为什么ChatGPT没有在上海出现?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问我们教育。”倪闽景认为,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关口上,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改革往往面临着既要又要还要。“教育公平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教育多样化。因为求稳怕变,我们的想象力往往被抑制。再比如说减负,有时候会导致教育的平庸。真正的教育公平一定是针对不同的人提供多样的教育,才叫公平,而不是每个人都一样。什么叫稳定?我们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就像骑一个自行车,你停在那里是很难稳定的,只有奋力向前才能真正地稳定。为什么要减负?是要让教育充满无边界的想象力。”

ChatGPT的出现,大家可能马上就会想到创新人才怎么培养。而一提到创新人才培养,大家一般想到的是通过考试,还有的就是搞创新拔尖班。“但这两条路,我们证明是走不通的”。倪闽景认为,我们对创新拔尖人才有两个重大的错误,一是认为这样的人才是“天选之人”,将其选出来培养就是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创新拔尖人才,这样的人才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无数的事实也证明,创新拔尖人才关在一起培养,从来培养不出创新拔尖人才。创新拔尖人才和其他的人一起培养,才是正道。

“实践反复证明,创新拔尖人才的核心就是教育的多样化,教育多样化一定是教育高质量的标志。如果哪个地方教育都一样,不可能一样好,可能一样糟。教育多样化,我们的大脑就多样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知识架构和思维方式,就是一个充满创新的团队。”

ChatGPT会颠覆我们的传统教育吗?

那么,ChatGPT会颠覆传统教育吗?倪闽景认为,以特定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标的传统教育一定会被颠覆。因为无论你怎么学,你的知识和技能都学不过机器,无论是机器淘汰操作工,无人驾驶淘汰驾驶员,现在连无人商店、无人面馆、无人咖啡馆都有了,将来扫厕所机器人也能干得不得了。现在有了ChatGPT机会淘汰所有一般性的白领工作,甚至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创意工作。

他认为,如果教育的结果是失业,那么颠覆传统教育的方式必然是切割教育功利性。即切掉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有个好生活的逻辑。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育还存在。“人之所以成为人,不是拥有知识的多少,而是我们拥有和硅基生命完全不一样的精神和灵魂。

在倪闽景看来,学习本质是两个连接:一是通过学习建立大脑的连接,代表的是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因此涌现思想。二是通过集体学习建立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并因此涌现感情。这两个连接是人成为人的基础和价值。这两个连接都和技术没有关系。“云上有再多的诗歌,你不去读不会成为诗人。ChatGPT也是,它以最快的速度给你的东西,也不会在你的大脑里涌现价值观和情感。”

“人生的成功幸福靠的是价值观、专注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遇到困难坚韧不拔的韧性。这些精神品质不仅仅与技术毫无关系,甚至和考试成绩的高低也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我们教育能够坚守这个初心,那么我看到一个成绩只有50分的孩子,应该充满了欢喜,因为有很大的教育空间。如果总是100分,教育的功能反而小了。”倪闽景说。

ChatGPT提供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知识工具

“我们完全不必要焦虑孩子将来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替代。因为对人类文化的进化来说,新技术总是以淘汰老的生产方式来淘汰老的劳动,根据新的人类需求来创造更多新的劳动。”

倪闽景认为,以前人类的进化都是人自身的进化,但是从现在开始或者有了技术以后开始,人的进化都是人和技术的协同计划。

他认为,ChatGPT这个强大的知识工具一定会促进我们高质量学习,有的大学把它屏蔽,如果ChatGPT影响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要么是现在教的内容没有价值,要么是我们还没有想通、理解,在简单的思考基础上利用新的工具可以创造更高级的思维方法和创造力,这是需要我们教育者去开拓的。

他进一步建议说,现在的人们要超越知识的学习,更加关注教育的品质。真正的好的教育追求四个“求”,求慢,而非求快,只有慢才是教育,才能锻造我们的思维深度,才能和人交往当中铸造深度的人际关系。求难,而非求易。难才能挑战、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求少,而不是求多,只有少才能用闲暇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多样化的大脑。求拙,而非求巧,唯有求拙才能培养一个人的钻研精神和韧性。“ChatGPT很快,它的快刚好让我们学得更慢;ChatGPT很容易,刚好可以让我们学的更难;ChatGPT很多,掌握全世界的知识,刚好可以让我们学得少一点;ChatGPT很巧,刚好可以让我们学的拙一点。基于ChatGPT的新学习,一定会在我们大脑中形成过往从未有过的连接和回路,创生更多样化的大脑,并因此让我们拥有超乎想象的教育的高质量。”

云上听课成为新风尚,教育要从班级授课的教育时空里走出来

现在,网上听名校文史哲课程正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有媒体报道,超69万名网友不仅在抖音做北大历史系的“走读生”,更在评论区“催更”上课;复旦大学一节哲学公开课吸引800万人次“在线听讲”……据悉,已有800多家认证高校与近万学院入驻B站,其中公开课内容已覆盖100多所头部高校,课程量达3万套。

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作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生态建设”在线主旨发言。

“回到学科实践育人这样一个命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我们一个忠告,要更多地从原来的学校班级授课这样一个教育时空里走出来,我们的课程实施的空间实际上是开放的,学校场域、家庭场域、社会场域甚至我们的虚拟空间,都意味着我们要打开学校边界。”

张志勇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智能化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

那么,教育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到底意味着什么?他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一种技术思维,教育数字化是一种教育形态转型的思维。今天要推进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要从教育资源、教育过程、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的数字化等方面入手,进行整体的数字智能化转型,要以数字化课程支撑,智能化反馈驱动,场景化交互实践,个性化实施。“我们将这样一种新型教育称之为智能教育转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

编辑:马鈜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