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带状疱疹潜伏身边,慢性病人群尤其注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带状疱疹作为一种高发于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感染性疾病,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
今年2月27日-3月5日是第二届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为进一步助力长寿时代健康老龄化行动目标,2023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媒体会召开。专家建议,一旦发现有带状疱疹一定要在黄金时间3天内就诊。应尽快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急性期疼痛控制得越好,带状疱疹恢复得越快,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越低。
记者了解到,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高达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也随之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据统计,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杜雪平教授提醒,“带状疱疹离我们很近,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即使身体健康,中老年人50岁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仍会陡然增加,尤其是有基础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更容易罹患带状疱疹。此外,免疫抑制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肿瘤、HIV、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或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放疗的患者,也应当警惕带状疱疹的伺机而动,避免病上加病,导致治疗更复杂。”
数据显示,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疾病的风险增加。其中,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84%,心血管疾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34%,慢阻肺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41%8。患带状疱疹会影响慢性病控制,糖尿病患者得带状疱疹后,导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难。慢性病患者得带状疱疹后,感受到的痛感更强。
杜雪平教授建议:“常在社区医院进行慢性病管理的人群,可向自己的家庭医生咨询自身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积极通过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的调节,以及获得特异性免疫例如注射疫苗进行提前预防。同时,发生带状疱疹后也要尽快咨询自己的家庭签约医生,获得尽早治疗。”
研究显示,大约10%-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目前,我国约有400万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50%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时间超过1年。
为此,专家建议,一旦发现有带状疱疹一定要在黄金时间3天内就诊。应尽快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急性期疼痛控制得越好,带状疱疹恢复得越快,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越低。此外要注意,带状疱疹不是患过后就会终身免疫的疾病,痊愈后同样可能复发。现今带状疱疹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干预进行提前预防,如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调整心情、睡眠充足的生活习惯等。同时,接种疫苗是特异性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措施。
本次会议由健康报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基层卫生服务平台支持。本次会议以“带状疱疹潜伏身边,关注风险积极预防”为主题,专家们共同探讨并呼吁:50岁以上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罹患带状疱疹风险显著增加,关注诱因、管理基础疾病、积极行动预防,是远离带状疱疹,从“长寿”到“康寿”的明智之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