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高小玫:就业前的职前教育很重要,将“斜杠就业”纳入支持范围
2023-03-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连年过千万,叠加经济周期、大变局影响,就业问题严峻,已成为施政焦点。国家和地方为此“千方百计”“多措并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近年来,出现了新的就业趋势——慢就业、高校生学历‘低配’就职。”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原副主席高小玫指出,针对庞大的高校生群体就业问题,不仅要应对眼前困局,也要看长远,如何从职能定位上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来适应高校生高质量就业。

▼ 问题 ▼

  供需失衡催生黑中介黑培训  

高小玫认为,近年来高校生的就业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就业模式看,有相当比例学生选择了“慢就业”,即考研、出国、待业观望或待业求职等。高校生对职业定位较高,若经济条件允许会选择继续提升自我而延迟就业;从供需匹配看,各行各业“人才紧缺”与高校生被指摘学科知识不适用、综合素质不合格兼有;求职者供大于求之下,高校生学历“低配”就职。往届生求职则被要求具备工作经历,进入“无经验不录用,不工作无经验”的死循环。

她指出问题症结所在,人社部门的就业工作职能以托底为主,即安置低技能、特困人群,传统上并无高校生就业的专项服务。近年促高校生就业的“计划”“购买岗位”等,多为应对性短线措施。基层部门虽竭诚靠前服务,但如“岗人匹配”征询,因部门所掌握的岗位远离学生意愿,极少成功。需求的存在滋生了高校生就业黑中介黑培训,声称“保offer”“保全职”,甚至出现代签“服务”。在高校,就业工作仅属于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忙于毕业季,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则往往虚应或不适用。

“现行政策措施存在不足。一是高校生应届往届就业待遇不同,校招、落户、见习等都与应届挂钩,与往届生无缘,造成就业环境不公平;往届生离校,发生档案、组织等关系断档,回乡后求职信息也不畅通。二是现有的见习计划、实习培训等措施,或为项目式而长效性不够,或各校自行其是、随性实施,其效果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要求相去甚远;实训所要求的校企协同缺乏机制性联系,往往靠人情关系或指令,合作充满不确定性。”

▼ 建议 

  提供适应高校生高质量就业的公共服务  

“关于就业的建议很多,我主要关注的是公共服务的问题,这个貌似还没有人提及过。”在高小玫看来,这几年相关部门推出的一系列促就业举措,属于当下应对就业难采取的非常措施,从长远看,需要着手调整相关就业工作,提供适应高校生高质量就业的公共服务。

她建议,调整相关部门职能定位。其中,就业职能部门,应明确高校生高质量就业长效机制和服务的任务,将高校生职前教育中与产教融合的相关管理和服务,与撮合就业招聘相关的信息管理服务等,作为法定职责。调整高校生职业指导的管理构架、职业指导服务及政府管理方式,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和基本制度规范。教育部门应强化就业工作职责,提高高校就业工作的地位,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纳入教育目标,指导和服务高校开展职前教育。

她还建议,要大力构建职前教育,并提出要加强就业服务和监管。一是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完善配套政策和监管机制,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开展就业服务。建设权威的就业信息公共平台,收集发布完整、真实、及时的就业供求信息和求职手续,以平台为基础,鼓励社会机构共同开展岗位推荐及意向撮合服务,发挥求职、招聘和服务的云功能。履行监管职责,防范打击不法招聘培训中介,处罚虚应造假。二是鼓励各类有助于实际体验、增长技能的就职活动,如将大学生灵活就业、“斜杠就业”纳入政策支持范围。三是调整政策偏差,关照往届生就业政策和服务的公平,一视同仁;优化高校就业评价,摒弃简单的应届就业率考核。

  == 对话 ==  

记者:您是1978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属于恢复高考后较早的一批大学生。当年的大学生很稀缺,现在的大学生数量激增,有人认为,现在工作岗位少,大学毕业生多,僧多粥少是现实困局,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高小玫:高校生群体受教育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大国,应成为人才大国,而不是高学历过剩。现代化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弥补教育与就业的断链,就业前的对口教育、现场实习见习,是必修之道。

记者:那么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您觉得有哪些出路呢?

高小玫:不仅是今天的大学生,我当年毕业时都很迷茫,毕业后到底能做什么。我认为,职前教育是学校知识学习到职业技能建立的必要过渡,也是打破“工作与经验”死循环的必要措施。职前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纳入培养计划已是世界通行做法。我国亟需构建现代职前教育体系。

我觉得高校应该提供继续教育性质的职前教育,包括适用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专业咨询等,学生所需即可得。上海纽约大学就此有先行经验,可供借鉴。

就业职能部门应做强见习制度。将见习制度作为职前教育的重要构成,构建对口实训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畅通政府企业高校就业服务合作;在优化并更大力度实施现行“见习计划”的基础上,建立普遍的青年就业见习制度。

我觉得应该重新来思考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助力大学生就业是分内事,而不是心善做好事。

记者:这些年,经常可以听到身边的大学生“慢就业”的案例,您觉得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高小玫:现在的00后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上一代要好得多。在家庭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就业就显得没那么迫切,他们或观望,或考研,不着急。再加上不少学生眼界高,渐渐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变成往届生了,被迫待业。

现在各行各业都说人才紧缺。但有的大学生上岗后,往往被认为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综合能力太弱。人才供需不适配,所以被“低配”、内卷,这里就有书本的知识和应用是断层的因素。所以我才强调,职前教育很重要。而“慢就业”、找职业方向、“工作与经验”死循环等都说明大学生的确需要加强职前教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