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插花,华理这门课上线就被“秒杀”,还在特殊作业里融入感恩教育
2023-03-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跟着名厨学习烹饪华理红烧肉、江南桂花糕、麻婆豆腐,或跟着名师制作多肉拼盘、微景观生态瓶等,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是春季学期华东理工大学开设的“美食与生活”和“园艺与生活”两门劳动教育课,课程一上线,就被同学们“秒杀”。同学们各取所爱,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里,大展身手,忙得热火朝天,展示出一幅“人勤春来早,劳动正当时”的蓬勃景象。劳动课不仅是一门课程、一种体验,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融入到家庭日常生活中。因此,同学们还有一门感恩作业需要用心以待。

    对劳动创造的喜爱被深深激发   

本学期,华东理工大学“美食与生活”“园艺与生活”两门劳动教育课一上线,就被同学们“秒杀”。两门课共选课成功4508人。

劳动教育课程由线上视频课+线下实践操作+感恩家庭作业组成,选修同学必须完成所有视频课程后,才可以预约实践操作。老师们发现,课程被“秒杀”的背后,是学生对于课程的追捧和喜爱,对通过用双手劳动创造美好的向往被深深激发。

在“美食与生活”的实践操作课上,同学们系上围裙,在大厨的指导下,切肉、点火、煎炒、放调料……待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出锅,尝上一口亲手做的美食,同学们总会兴奋不已。“做饭是一种乐趣,但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也更加感恩平时一直为我做饭的妈妈。以后,我也会努力去学习做饭,学习其他更多的菜式,让家人能够吃上我为他们做的美食。”选到课的冷同学说,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她对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美食与生活”劳动教育课,每次实践操作最多容纳60人,“园艺与生活”劳动教育课最多容纳30人。为满足更多同学的实操需求,学校对两门课程进行了反复研究和多方协调,优化调整了实践操作的频次与时间——“美食与生活”的实践操作由每周7次增加至9次,“园艺与生活”的实践操作由每周7次增加至8次。自3月6日至今,两门劳动教育课已经开展了30余次实践操作。在一堂堂劳动教育课中,同学们躬耕实践,去感受劳动带来的美好、收获与成长。

为丰富劳动教育授课形式,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学校在常规线下实践操作练习的基础上,还根据时令节气,安排客厨进校园、节日节气美食制作、蔬菜及农作物田间管理等活动,更有走出校园走进名厨工作室、森林公园等校外参观实践的机会。

    特殊作业里植入感恩教育    

劳动教育课不仅是一门课程、一种体验,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融入到家庭日常生活中。为此,课程专门设置了“感恩家庭作业”环节。通过往期的实践,学生们在回家后,都给家人做菜、为家人带去带着自己劳作温度的园艺小礼物,出色的作品令人惊叹。通过这种形式,同学们既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也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劳。许多父母在家长点评环节表示:感觉孩子长大了,谢谢学校的培养,这门课程很有意义。

胡同学从中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一桌子菜从开始准备到上桌,经历了层层工序,并不比其他工作容易,每一份付出都需要得到认可,就像我制作完一份菜品大家都很捧场一样,以后要更多地表达对家人付出的认可,爱是相互的。”

林同学认为,插花作为一种鲜活的装饰艺术,既是一种动态的植物写真,又是一种静态的植物欣赏。“我将粉百合、黄百合、满天星进行修剪组合,最终完成了为家人制作的感恩作业,将其置于客厅,氛围感满满。在这次感恩作业的实践中,我虚心请教家人有关插花的技巧,增进了亲情,收获了快乐,理解了感恩。”

据介绍,华东理工大学于2019年底获批设立上海市首个高校后勤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服务育人示范岗)。3年多来,学校按照“学一技之长、享劳动之乐、品生活之美”的总体目标,在两校区建成了3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发展出“美食与生活”“园艺与生活”两门劳动教育课程,每次都由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为两校区学生上劳动教育课程导论,引领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提升专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锻炼团队精神、树立责任担当和感恩意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