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10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美育进行时
2023-03-2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转眼之间,上海市民文化节已经走过10年了。作为一个为全市民众服务的公共文化盛会,10年间市民文化节在文化普及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青少年是国家民族未来希望所在,帮助青少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美育素养,做一个合格的文化传承者,市民文化节也做了不少努力,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传承文化,从了解城市和国家开始    

诞生于2013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始终将针对青少年的文化普及作为一个重要方向。在2014年第二届时,市民文化节就推出了旨在让孩子们更了解自己所在这座城市的“我最喜欢沪语童谣”评选活动。当时童谣已式微多年,沪语传承更是危机重重,上海的小孩子不会说沪语相当普遍。

可以说,市民文化节举行这个“我最喜欢沪语童谣”评选是极具远见的。评选在当时轰动一时,孩子们和家长通过评选沪语童谣,对童谣文化有了重新认识,也开始重视沪语的传承。最终《卖糖粥》《落雨了》《外婆桥》等10首经典沪语童谣入选。人们也在对沪语童谣的诵读之中,更多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让孩子了解文化,不仅要让他们了解城市,更要了解国家。而代表这个国家文化桂冠的无疑就是那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了。也是2014年,市民文化节启动了“诵读大赛”,一家人上台诵读比拼,读的都是古诗词。那一届大赛涌现了不少诵读小达人。当时在杨浦区杭州路第一小学读三年级的张人匀只有8岁,却可以背诵700首古诗文,一时间惊艳四座,成为10强选手之一。

到了2016年,市民文化节将“诵读大赛”升格为“中华古诗词大赛”。经典诵读只是一部分,参赛者还要进行知识竞答、新作征集和舞台演绎。当时全市有6万多人参赛,青少年占了相当的比例,涌现出的一批青少年古诗词达人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这个大赛也成为市民了解国家文化的一个经典赛事。

    大力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海市民文化节早在很多年前就围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了一系列普及活动,一大批青少年受益匪浅。应该说,这些活动对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有很多启示作用。

有了之前“我最喜欢沪语童谣”评选、“诵读大赛”和“中华古诗词大赛”的铺垫,市民文化节在2017年率先启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使命。当然在此过程之中,青少年是参赛的主体之一。他们通过比赛的形式,对“廿四节气”、瓷刻工艺、木刻油印年历、丝网印刷,对汉舞、昆曲、越剧,对古诗词等这些代表了中华文化精髓的技艺都有了全面的了解。当年参赛的青少年现在都已进入高校或者踏入社会,但当年参赛的经历及所获,深深地影响了他们人生的道路。

上海在2015年启动了“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中华创世神话其实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对此工程的一种呼应,市民文化节在2017年启动了“我心中的中华神话故事”——第四届“大师从这里起步”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展。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展是青少年的一个传统展览,通过中华神话故事的植入,引导孩子们在主题创作中了解中华创世神话,进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可以说,市民文化节在这方面是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市民文化节中的这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赛事,直到今天依然在坚持举办。一批批青少年通过参赛,学习了知识,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敬畏之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座城市也不断升温。

    持续推进青少年“美育”    

无论是对古诗词的诵读,还是对创世神话的演绎,抑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说到底都可以归结到“美育”的范畴。上海在2022年正式提出“社会大美育计划”,把“美育”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当然,青少年也是这个“社会大美育计划”的重要服务对象。在这方面,上海市民文化节不会缺席。

其实现在来看,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很多青少年赛事都是“美育”,包括他们举办的青少年传统文化大赛以及校园中华戏曲大赛等。2021年的中外家庭戏剧大赛和长三角地区青少年曲艺大赛也应属此列。作为市民文化节的主导者,上海市群艺馆在2022年开设的“周末美育课堂”则直接将“美育”作为了自己的关键词,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到了今年,青少年美育更是成为了市民文化节的重点和亮点。2月20日开学后的第二周,上海市群艺馆的330美育课堂开课。上海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说,“330”就是下午3点30分,他们希望“330美育课堂”能够让青少年在下课之后有一个可以欣赏和体验文化艺术、提升美育素养的地方。目前330美育课堂,邀请周边中小学生走进文化场馆,“丰富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内涵。

而大家名师荟萃的上海市群艺馆青少年管弦乐队沙龙也在今年重启。作为青少年美育的重要探索和实践,这个青少年管弦乐队沙龙为青少年走近音乐,提升艺术素养,开启了方便之门。未来,在市民文化节的范畴内,这类青少年美育课堂还会大幅度增加,让孩子们以一种最容易接触的方式,感受美的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