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修订本将出,干货满满更易阅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学术界期待已久的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代表作《中国思想史》(修订本)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最近该书的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被誉为新时期文史哲研究领域重要成果的《中国思想史》诞生至今已25年有余,此次修订,葛兆光教授删去了14万字。“瘦身”之后的著作更为浓缩,观点论述更为清晰。
《中国思想史》研究讨论中国知识史、思想史与知识世界的一般土壤与经典传统,是一部内容扎实,开风气之先的巨作。第一卷于1998年问世,到2018年不再出版为止,两卷本和三卷本等不同版本累计销量近8万套,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
葛兆光教授告诉记者,20多年间不断有读者向他反映,这部近150万字的煌煌巨作略显厚重,普通人读起来有点吃力。另外,此书写于20世纪末,21世纪前20年诞生的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并未纳入,这也成为遗憾。为此,去年至今一年多时间里,葛兆光教授对《中国思想史》进行了大幅度修订。
“在重新审视、删改和修订的过程中,我发现,尽管二十多年过去,各种各样的新资料和新论述不断出现,但我对中国思想史的价值判断、叙述立场和基本脉络,似乎仍然站得住。”因此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修订出版《中国思想史》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修订删减了十多万字,背景介绍、脉络叙述和思想分析都更为清晰,同时补充了近二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签约仪式上,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认为,《中国思想史》(修订本)承载了学术界、文化界和出版界极为厚重的情感分量,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杰出的贡献之一,是学术成就的一个代表。从出版的角度来说,它更是应该长久地传播下去,持久地发挥它的学术影响力。因此,他对本次修订本的出版表达了美好愿景,希望能够以最合适的方式面世和推广,让《中国思想史》中记录的学术时代在百年后依然能够被大家知晓。
作为见证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恒表示,自20世纪初年的剑桥史系列开创了学术写作的集体合作时代,人们都以为学者个体撰写大书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然而这种知识生产模式,不但淹没了学者个体,而且淹没了个体鲜活的思想,人们似乎只在乎知识的追求,忘记了人文学者的价值就在其独特的有着不同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但是葛兆光教授的《中国思想史》等一系列学术专著的写作,打破了这些迷思。“《中国思想史》是对那种传统的传记+文选式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的突破,这一叙事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革命,该书不仅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思想水准与学术高度,而且足以让后人不能忽略我们这个时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