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破圈|一入汉服深似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每当一件汉服复刻完成时,尤其是让模特穿上身后,呈现在刘帅眼前的景象与昔日脑海中的印象相重叠,一种欣慰与成就感油然而生。此前,只留存在文献、壁画中不可触及的中国古代人物形象,终于在刘帅的努力之下变成了生动的现实。
刘帅和他设计的汉服作品。
执着传统文化溯源东方审美
刘帅从小就钟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视之为荣耀。刘帅解释:“我们与生俱来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每个中国人都有。”85后的刘帅从十七八岁开始,真正系统性地接触汉服,学美术出身的他,自然而然将了解中华文明的切口放在了汉服文化上,在东方审美中寻找历史渊源,传承文脉。
掐指算来,刘帅是从2003年开始复刻古代服饰的,起初只是一个兴趣爱好,到了2007年正式组建团队——中国装束复原团队,作为创始人坚持至今,这是内心的一种执念,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挥之不去的热爱。
有趣的是,古代服饰的演变也遵循潮流变迁。细究历史脉络,你便会发现时尚在那个时代下,完全没有历史典故或者书面记载参照,时尚的规律依然是一个轮回往复的过程。细说这些历史,刘帅如数家珍:中国服装历史,特别是女装的发展变迁,最重要的有5到6个断代。而关于时尚的轮回之说,也多半针对女装。
初唐半袖衫裙
其中,第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是战国时代,这个时期的女式装束看起来更类似于现在的日本和服,但跟和服又不尽相同。日本服饰从汉服发展而来,根据历史考据,应该是从隋唐开始。战国时代的汉服更为端庄大气,线条流畅,投射出一种简洁之美。相较之下,唐朝时的女装和头饰配饰更为繁复,满头珠翠。
南唐大袖衫
第二个重要的时间脉络就是东汉魏晋时期,这时的服饰“飘飘欲仙”,自有一番清丽脱俗之美。第三个时期是南朝,相比东汉魏晋服饰更加纤巧,犹如飞天壁画里的仙女,裙摆轻盈,仙气十足。第四个重要时期就是晚唐五代,那时华丽风盛行,相比清代的繁复,其特点则是更为大气。第五个时期是明末清初,服饰上的特点更类似于老版本的电视剧《红楼梦》里的模样。戏曲服饰对民间服装的发展影响深远。最后一个重要时期就是晚清,这时服饰失去了大气,更多的是工艺不断堆砌的繁复之美。你会发现这种复杂,手艺虽然精湛,但是因为太满完全没有留白。
北宋衫裙
汉服考古之路更是修心之旅
在复刻汉服的路上,刘帅的依据从来都是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而不是简单的“颜值好看”,更不是cosplay。通过汉服探寻历史文脉的过程,在刘帅看来,更像是考古之旅,一样的费尽心思,一样需要花费大量枯燥无味的时间去做研究。区别只不过在于考古的成果停留于学术报告,而汉服复刻还要比报告多出一个“走向实物”的落地过程。
钻研于不同朝代,不同历史背景,更是一个巨大的学术体系以及系统工程。刘帅感慨道:“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审美,各具特点,因此在我的心目中也是不分伯仲的。汉服应该有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义,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是古代汉族人穿着的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服饰。”
刘帅发现,两汉魏晋时期是华夏衣冠系统发展成熟并树立审美典范的阶段。因此,2014年“汉晋衣裳研究复原项目”成为团队以专题形式定位复原课题的首次尝试。
初唐圆领锦袍
复刻古代汉服,重要的依托是考古文物和历史文献,有汉族相关文物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研究少数民族的墓葬文物以及历史文献来寻找佐证。“你看,唐代以及汉代服饰同样都属于汉服,但是随着历史流变,在服饰演变以及审美情趣上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区别。汉代流行很长的袍子,唐代也有宽袍大袖,可色彩的搭配、纹饰花样、饰品搭配、衣服细节之处的剪裁款式,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汉代更为浑厚大气,唐代更为富丽堂皇,它都源于华夏审美。”刘帅补充道。
在刘帅看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更多源于一种最朴实无华的热爱。它就像一壶经历时间打磨的陈酿,越久越留香,越久越入味。而现在,刘帅更加惊叹于咱们老祖宗审美观的伟大,放在今天,依然无法被超越。这个复原团队,大都是年轻人,90后、80后居多,大家都抱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几个细分朝代方向的项目有时会同时进行,三五个人一分工,遇到“阻力”卡壳了,就先去研究别的项目,经过触类旁通,也许其他方向也就找到了“解题”思路。刘帅说,感动也同样在于这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变的认同感,他们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
北宋圆领襕袍
过程中的收获,大多来自于精神满足和学术造诣上的精进。潜移默化当中,便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愈加难以割舍。刘帅对自己的定位是:“我们并不是博物馆专家、考古学家,我们定位的还是古代服饰艺术,艺术就应该可以被创新;可以结合现代人的一些审美,甚至在服饰的功能性上有所创新。”几年未见,他的工作时间表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忙碌。“一入汉服深似海”,钻研越深,投入精力越大,其心中的热爱愈发如“滔滔江水”。
北宋衫裙
==对话==
时间换来的是积淀
青年报:汉服复刻过程中,会遵循一些固定的原则吗?
刘帅:没有太大的遵循原则,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我们所参考复原的对象。可能出土的文物已经很破旧了,无法根据史料原样进行等比例复刻时,才会根据考证的史料确定其颜色、用料,先复原布料,然后再考虑它的纹样、款式以及剪裁。所以基本上所有的灵感都来源于文物资料。整个复原的过程,也没有像服饰设计那么美好,就跟写论文一样,自己要消磨大量枯燥的研究时光,复刻过程也是极其枯燥的,需要耐得住寂寞。时间换来更多的便是积淀,是所从事职业的成就感。
青年报:你觉得汉服复刻,创新和传承哪一个更重要?
刘帅:我觉得两个都很重要,并不矛盾,也缺一不可。复刻最首要的,一定是保护以前的传统,然后在传统基础上再考虑创新。
南宋裙衫
刘帅心中的“国风”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深埋于心的,也许很多人并没有发觉,但是遇到一个节点,通过一种事物,就能激发出他的全部热情。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所以说,破圈是迟早的,一点都不稀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