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挑战杯”国赛金奖,他们代表上海职教创造历史性突破
2023-04-03 教育

“金奖!我们特别自豪,走上了金奖的领奖台。”忆起3月19日在北京答辩并领奖的场景,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翎空创新”项目的主力队员方成、王之冲仍激动不已。他们的“翎空创新”项目,作为全国唯一晋级现场决赛的中职团队,与高校学子同台比拼,最终以职业院校组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金奖,也由此成为“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历史上首个获得国赛金奖的中职学生创业项目。这一成绩创造了中职学校的奇迹!

记者 郭漪

创造历史的金奖

3月17日至19日,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自2022年4月启动以来,共吸引全国3011所高校的142.4万名学生参赛,累计提交33万余个创新创业项目,共463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终审答辩。上海共有92所学校的20575个项目报名参赛,参与人数近7万人,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职业院校组28个金奖项目的名单中,其中27个项目都来自高职院校。唯一的中职金奖,就是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的翎空创新,而且还是排在总成绩的第一位。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于1999年发起,每两年举办1届。作为中国大学生最关注的全国性创业赛事之一,大赛引导和激励了一批批青年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深刻的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提升社会化能力。大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设置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五个组别。

从无人机社团启航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的“翎空创新”项目团队,是以学校的无人机社团为起点启航的。刚入学时,有着相同爱好的方成和王之冲加入了学校的无人机社团。随着技能逐渐熟练,他们意识到传统无人机的镜头语言多为大场景,难以满足拍摄冲击性画面的市场需求。

一群有着同样爱好的年轻人,凭借着自己对航拍的热爱与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力,发现影视、航拍行业的痛点,从而走在了一起,萌生创业想法。2020年,包括方成和王之冲在内的7人,瞄准特种飞行拍摄,共同创立翎空创新,“我们萌生了让高质量电影机飞上天空进行拍摄的想法。在传统无人机的基础上,团队自主设计结构和算法,自研加密压缩协议,开发遥控系统,让高质量的电影机得以飞上天空。”

方成介绍了这个项目的三个创新点:“首先,在特种拍摄领域做到了创新,解决了影视移动组人员多、搭建烦、耗时大的行业痛点,实现了将电影机飞上天空的梦想。其次,我们在机架算法上做到了创新,自研的延展式力臂支架算法能够使机架均匀受力,从而承载高质量的电影机。第三,我们做到了销售模式的创新,实现了主机研发、拍摄服务、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将项目演变为创业实践

然而,让创业梦想成为现实,并不容易。“既要飞得快,又得拍得稳,最好还能装得重,要调和这三者的平衡可不容易。每推出一款新的机型,我们都要做成百上千次的测试。我们还在机架设计上有所创新,使用了延展式力臂支架算法。弧线、流线形的形式,使得机器的抗风性更强、速度更快、承载力更高,能解决人员多、搭建烦、耗时大这三大痛点问题。”方成表示。

在艰难的初创期,学校成为了团队坚强的后盾。学校2021年申报创建了双创指导站,为团队提供课程培训、场地支撑、资金支持和一些政策上的咨询指导。在项目孵化初期,基于学校双创指导站,团队成员找到了无人机、影视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团队,协助他们突破了各项技术难点。无人机测试需要场地,学校就专门在松江租下了一处区域,免费提供;开发需要资金,老师们就去解读政策,帮忙申请各种扶持项目。

在团队成员的努力以及老师的指导、学校的支持、政策的扶持下,这个创新项目落地至今已走过近700天,实现了让电影机飞上天空的梦想,解决了移动组人员多、搭建烦、耗时大的问题,并降低了拍摄成本。

如今,“翎空创新”团队成员已将项目推进演变为创业实践,创立了翎空文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一家以主机研发为科技目标,以培训新型人才与带动飞手转型就业,以创新拍摄服务改变整个特种拍摄细分领域的领先创业公司。

记者 郭漪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