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640名计算机“最强大脑”与“总教头”携手超越的这20年
学生参加康奈尔大学暑期学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2002年春,上海交大俞勇教授历时六年的艰难备赛,带领三位本科生在享誉全球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一举拿下了全球总冠军,打破了欧美学校在程序设计竞赛上“—统天下”的历史,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了首个荣获该项赛事世界冠军的亚洲高校,中国高校的名字被永久镌刻在冠军奖杯之上。这次胜利不仅是上海交大的荣耀,更是开启了中国计算机教育史的新篇章。
如今,从一个班到一支队,到当下AI知名企业的半壁江山都从上海交通大学这个计算机科学班(ACM班)启航。背后有哪些育人经验可以分享?
◆ 让学生主动“觅食” ◆
上海交大ACM班2002年正式成立。在“总教头”俞勇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扎根中华大地培养中国自己的计算机科学家。
俞勇介绍,ACM班培养学生大志与责任、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研究型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为此,“学为主导—教为引导”的导向式教学模式被正式提出:课程以故事引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讲一做二阅三”,教师不是“喂细喂全”,而是“牵线搭桥”,学生也不是被动“填饱”,而是主动“觅食”;“7:3”课堂讲课讨论比,课堂不只是“一言堂”式传播知识,而是“群言堂”式探究问题与分享智慧;课程考核除了卷面、作业外,增加辩论式对垒答辩环节,任课教师当评委。
此外,ACM班的四个暑假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难忘的经历。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2007级ACM班校友张伟楠回忆道:大一暑假,零计算机背景的他被安排在交大中心集中磨练算法和编程。大二暑假,他首次进入俞勇老师的Apex实验室,主攻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方向,由此对搜索引擎差产生浓厚的兴趣。大三,第一次进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展实习,学会了如何独立开展和表述自己科研的方法和能力。大四,他争取到了去爱尔兰数字企业研究所(Digital Enterprise Research Institute)科研实习的机会,他爱上了做科研的纯粹,明白了要远离浮躁才能做出最顶尖的科学研究。如今,他回到启航之处,成为一名潜心育人的老师。
ACM学生与图灵铜像合影
◆ 为未来的计算机构思设想 ◆
实施“实验室—课堂—社会”的科研训练机制、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等,也都是ACM班的实施路径。
2005年,在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坚院士的大力推动下,微软首开国内本科生实习基地,首届ACM班三年级学生整建制赴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科研实习,让学生们得以接触到最前沿的计算机科学,同时意识到未来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家的使命与职责。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副教授、前字节跳动AI Lab总监、2002级ACM班校友李磊回忆说,当时组会上,王坚院士的一席话“如果这10亿台电脑仍然是像过去那个样子,就是作为我们研究人员的失败”引导着他,“我做的研究就是要引领未来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我们要为未来的计算机构思设想”。
2007级ACM班校友、森亿科技创始人和CEO张少典也一直记得,每位学生本科毕业后不读研不读博似乎都对不起所在班级潜移默化的追求极致的精英意识,大家都是想要成为这个行业最牛的人而不是仅仅一个大企业的打工人。
这种理念一脉相承。20年来,ACM班传承着上海交大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孜孜探求,毕业的学生也始终体现着学生们成才报国的赤子之心。ACM班迄今已培养出640名毕业生,94%选择继续深造,直博率高达92%,33人已获海内外一流高校教职,99%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工作。在校本科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30余篇,三次捧起ACM全球总冠军奖杯。
当下,从ACM班到ACM队,走出了许多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优秀人才,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杨笛一,卡耐基梅隆大学助理教授、XGBoost 作者、TVM 发起人陈天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助理教授商静波,南加州大学助理教授张家鹏,南京大学教授林冰凯,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第四范式创始人&CEO戴文渊,英语流利说CTO胡哲人,锐战网络创始人、CEO赵中毅,触宝科技CDO任腾,饿了么高级副总裁罗宇龙,墨奇科技CTO汤林鹏,前亚马逊首席科学家、教你动手学深度学习的李沐等与这个班有所交集,如今,这批公司整体估值已超过千亿元。
扎根中华大地培养中国自己的计算机科学家的故事,正继续奋力书写。
学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
== 相关新闻 ==
裸眼3D赋能呈现
交大科研概念片《创见未来》登场
“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2023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迎来建校127周年。从南洋公学到今日交大,交通大学诞生于国家危难之时、成长于民族振兴之际、兴盛于祖国富强之日。代代交大人,涵养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延续着前辈的灯塔指引、肩扛着当下的时代责任、传承着创新的实干精神、创造着兴盛的光明未来。
交大红的外观设计、刻着SJTU的机器零部件、代表性的校园场景,时刻都记录着交大人创新、实践、成长的科研故事……4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科研概念片《创见未来》,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的多足机器人团队为聚焦点,通过视听语音等形式,展现交大的硬核力量与未来展望,为交大人的科研梦想注入强心剂,也希望通过此影片打造学校科技团队形象宣传片样板,为全校视频化矩阵建设助力。
这也是交大首次通过裸眼3D技术呈现,让交互视觉点亮城市地标的户外大屏,高校智慧与城市发展共生成长,用科研创新遇见崭新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