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迎来首个“城市美育日”,在上海市民文化节感受“美美与共”
2023-04-0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杨力佳/文 常鑫/图

今天是上海首个“城市美育日”,刚度过10周岁“生日”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再次起航。从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的主会场,到各区的分会场,一大波艺术普及活动纷纷呈现,让人深刻感受到深厚文化底蕴使得这座城市具有开展全民美育的底气。这是市民文化节的一次再出发,在与市民“美美与共”之中,上海正在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上海样本”。

人人出彩的盛会

500名“民星”走红毯

从市民文化节赛事脱颖而出的6岁“诗词小达人”张人匀、60多岁的“摇滚青年”沈根龙、“保安画家”马一宝,以及曾跳进米兰世博会的儒雁飞艺术团白领舞蹈团的市民舞蹈家们,今天下午走上了红毯,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大剧场是他们的舞台。作为今天市民文化节主会场的一个内容,约500名民星与基层工作者们携手走过红毯,这些民星是历年来市民文化节各项赛事的百强代表,台前幕后的“英雄”在这里齐聚。

创立于2013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在过去的10年间诞生了一大批市民艺术达人,一群市民艺术团队,也推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今天在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举行的“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城市美育日’主题活动暨上海市群众文艺大汇演”,就是对上海市民文化节10年之路的一次大检阅,代表上海群众文艺创作最高水平的6个群星奖获奖及优秀入围作品集体亮相。

口琴重奏《爱上这座城》、器乐演奏《和·鸣》、情景表演唱《江南好风光》、歌颂解放上海的英雄的小品《我记得你 你就活着》、反映时代楷模钟扬精神的情景小合唱《种子》、致敬幕后群文工作者的男子群舞《台前幕后》,这些为普通市民度身定制的优秀节目,不仅体现了城市文化精神,也是上海公共文化建设结出的硕果。

《我是民星》版块,入选央视首届非遗公开课系列活动的非遗舞蹈《滚灯人的心愿》,著名老生蓝天携手2018年中华校园戏曲大赛“百名校园戏曲之星”带来的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入围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体现江南弄堂生活场景的广场舞《弄堂烟霞》,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携手上海市民合唱团、闵行童声合唱团老中青三代合唱团共唱《祖国不会忘记》和《少年》等作品将汇演领入高潮。

全民美育到来

“汇美育大联盟”成立

上海各区的市民文化节分会场也精彩纷呈。就在“城市美育日”当天,徐汇区的“汇美育大联盟”宣布成立。来自区域内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剧场、院团等28家单位发布了全年不少于4000场,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的美育课程。

徐汇区的文化资源在上海16个区中是名列前茅的。而这个“汇美育大联盟”几乎涵盖了地处徐汇的最重要的文化机构,既有上海京剧院、上海交响乐团这样的市级院团,也有徐家汇书院、徐汇艺术馆这样的区级机构。这些拥有深厚底蕴的文化机构,也为徐汇区城市美育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徐汇今天发布的“社会大美育五大行动”包括“音乐街区·美乐行动”“美术馆·美艺行动”“戏曲院团·美戏行动”“博览天地·美学行动”和“出彩的你”寻找行动。同时,徐家汇书院与西岸美术馆将通过跨界合作,联袂打造美育实践创新发展模式,两馆馆长在活动现场分别作了美育实践的推介与分享。

闵行美育直播营在闵行区群艺馆众艺广场正式开营。知名节目制作人、作家王芳化身闵行文旅代言人,闵行特色旅游线路、景区、民宿、文旅伴手礼等在直播间一一呈现。群艺馆古典舞教学“跟着凯哥一起舞”、沪语普及“闲话上海”等四门公益美育课程在直播间拼手速报名。闵行区博物馆、宝龙美术馆、明珠美术馆等场馆的“汉·无极——马王堆文物精品展”“书藏楼珍藏展”“等云来·黑泽明绘画作品展”也纷纷亮相直播间。

今天一走进鲁迅公园,“市民梦想列车”候车站台映入眼帘。市民可以搭乘“市民梦想列车”,沿着蜿蜒的S型路线,开启一场逐梦之旅。列车途径虹韵心声·朗诵站、舞动青春·舞蹈站、和谐之声·合唱站、志愿于心·志愿者站、逐梦剧社·戏剧站、海上画社·美术站、翰林墨染·书法站、拾光映像·摄影站等8个逐梦站台与“亲子手作园”“古风育雅韵”“邂逅春日时”“霓裳舞春风”“美育体验站”“市民梦想秀”6个美育互动版块,这也拉开了虹口区“城市美育日”主题活动暨群众文艺大汇演活动的序幕。

“市民梦想列车”最后停在鲁迅公园的“群众大舞台”,而这里将在4月8号、9号两天的时间里,接连上演1场区级群众文艺大汇演与8场街道精品节目展演活动,集中展示历年市民文化节各项赛事中获奖的虹口群众文化团队与个人。

体现美育公平性

“城市美育流动车”启程

作为今年市民文化节的重要展览,“上海旋律”贺寿昌音乐人物肖像油画巡展在上海市群艺馆启动。身为上海著名画家,贺寿昌在几年前推出了一项音乐人物肖像油画系列工程,至今已为43位上海音乐家画像,为中国音乐的推广,为海派文化的传承而出一份力。

43位音乐家包括贺绿汀、丁善德、黄贻钧、吕其明、朱践耳、曹鹏、闵惠芬、俞丽拿、朱逢博等。其中已有近半数音乐家已不在人世,健在的也都是80岁以上。作曲家肖白在贺寿昌创作过程中不幸去世,终成遗憾。因而,这一活动,既是“怀念”,也是“留存”;既是“肖像展”,更是“精神粮仓”。

今年上海决定把“文化服务日”升级为“城市美育日”,就是要推进社会大美育。而社会大美育的关键就是美育工作的全面和公平,要让全市的市民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享受到美育成果。这次贺寿昌音乐人物肖像油画巡展,主办方别出心裁地给每个人物肖像旁边设置一个二维码,观众扫码即可听到这位音乐家的代表旋律。更重要的是,他们推出了“画展+讲座+论坛”等一体化打包活动,好比形成了一辆装在着音乐、美术、讲座和论坛的“城市美育流动车”,在全市各区进行巡展,大幅度提高艺术普及的覆盖面。

此次活动的推动者“胶集”文化主理人沈莉告诉记者,这辆“城市美育流动车”将从上海市群艺馆出发,驶向上海各个角落。第一站就是4月15日音乐家陈光宪在金山区党建服务中心举行的音乐欣赏讲座。市民可以在家门口,浸润于一个展、一个讲座等活动的环境中,感受视觉、听觉乃至思索的美。这其实也是贺寿昌推动此次创作的初衷。“我在画完最后一笔的时候,已经感受到此事卷入了很多人,真是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期待让音乐、美术成为美育的重要部分,让人人共享美、感受美、分享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杨力佳/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