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也应该有“正面清单”
2023-04-16 生活

杨琳在村民家中调研访谈。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杨琳念完硕士研究生,从天津来到上海。她对上海的印象大概就是东方明珠、武康路、美术馆、潮人聚集地……每天穿行在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之间,在单位做的也都是城市规划设计。直到她加入上海市规划院乡村分院,又在2021年成为乡村责任规划师。

如今,在岑卜村经常能看到杨琳的身影,掠过小桥,走过河边,走进一家家农舍,和那里的主人熟稔地打着招呼。有时假期还会约上三五好友来此,偷得浮生半日闲。

  结缘乡村  

  坐着小船漂进村  

杨琳与岑卜村的缘分始于2021年。2月随单位的团建活动来到青浦区金泽镇岑卜村,这是杨琳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上海的乡村。她才知道,上海除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也有阡陌纵横、小桥流水的温馨的乡村。

淀山湖边的这座村子,纵横交错的水网和大小不一开阔的湖面,孕育了多家专业水上运动俱乐部。杨琳一行租了皮划艇,在岑卜村的小河里舒舒服服地漂着。杨琳说:我第一次看岑卜村就是坐在皮划艇上,用仰视15度的角度。

岑卜村河网密集,四通八达,坐船行走,差不多可以游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一不小心,小船就出溜到淀山湖去了。杨琳的仰视15度视角,看得到两岸绿荫丛丛,有阿姨和老奶奶在河边或洗衣或洗菜,邻居们在河边闲谈。没有车水马龙,甚至听不到空调外机的嗡嗡声,这份江南水乡的宁静惬意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岑卜村是一个原生态的村庄,田里农作物生长茁壮,七弯八绕的小路绿荫如盖,最出名的是这里的林地,每到夏天,就成了萤火虫的天堂。大人孩子都爱来到这里,搭一个帐篷,看星星点点的光亮在林间闪烁,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世界。

作为一个城里长大、城市里念书又在城里工作的女孩,杨琳为这样的乡村美景着迷,岑卜村成了她不能淡忘的世外桃源。后来,她会经常独自一人,或邀三五好友,离开城市空间,到岑卜村呼吸一下郊外乡间的新鲜空气,消减一下工作的压力,放松一下紧绷的心情。

杨琳喜爱踩着泥土感受真正的乡村。

  实地调研  

  新老村民都有期许  

上海市规划院乡村分院推出“乡村责任规划师”项目,招募首批责任规划师对口服务村庄,杨琳找到了岑卜村的名字。她想能长期服务自己喜爱的村子多好呀,于是便积极地报了名。

2022年6月,杨琳来到岑卜村。那天恰逢端午节,村子里的一家皮划艇俱乐部在举办端午节活动,吟诗、抚琴、赛龙舟、做香囊……杨琳没报上名,但作为观众也“狠狠体验了一番”。徜徉在岑卜村,林间的鸟语花香和小葑漾的碧波,让她深深感受到了乡村的吸引力、治愈力。

2022年的夏天特别炎热,但杨琳却频繁地往返于市区和岑卜村。作为乡村责任规划师,杨琳在村里不再只是走马观花,她敲开一家家村民的房门,了解他们的生活,畅谈他们的乡村梦想,记录下谈话中闪光的点子。

岑卜村出名的是“新村民”,很多城市人因为各种原因,爱上了这里的原生态,放弃原先的城市生活到这里安家。这些新村民有研究农业的,有研究生物的,有音乐创作人,也有专业运动教练。

杨琳说,新老村民的院子你一眼就可以辨别出来,新村民的院子常常小中见大,你会在院子里发现废旧的门窗、水管被他们改造成了别致的小景,每一次发现,都让杨琳有寻到宝的惊喜,她将背后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研究和归纳他们是如何将归园田居的理想写进现实的。

通过跟新村民交流,相互有了信任,继续深入下去就会聊一些岑卜村的未来发展和设想。杨琳说,岑卜村藏龙卧虎,新村民每一个都是专家,每次交流都像是上了一节生动的课而不愿离开。

反而是老村民,远郊地区的方言口音成为杨琳和他们交流的障碍。但是,她还是锲而不舍地一家家上门。渐渐地,她摸到了窍门:每个周末,年轻的村二代、村三代都会回家探亲,她就专挑周末上门,跟村里的年轻一代沟通,在工作日志里记录下他们对家乡的美好愿景,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工作中着重关注尽力落实。

一年的时间快过去了,杨琳的工作日志记录了厚厚一本,这些记录,一点点地形成了她对岑卜村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考基础,渐渐形成了她对岑卜村的期许。

  反复思考  

  重在保障规划不走样  

杨琳告诉记者,作为乡村责任规划师,她的具体工作和外行人的理解很不一样。人们通常理解的规划,是开发建设之前的蓝图设计。而乡村责任规划师要做的,更多的是跟踪、协调、反馈。

杨琳说,以前的规划项目也会有规划踏勘、问卷访谈等环节,但反映的只是那个时间段的产业、空间等发展诉求,如何落实、落实的质量和效果如何,缺少一个反馈、更新的闭环机制。乡村责任规划师机制强调深度参与、长期陪伴,每个责任规划师都像是村里的“家庭医生”,“望闻问切”,能够实现快速反馈、及时调整,“针灸式”地回应民生关切。

此前,村里的运营公司打算做一些休闲旅游设施,杨琳主动跟踪,为他们讲解基本农田用途和相关政策,协调其修改业态布局及空间方案,为他们节省了工程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深入乡村,使杨琳对乡村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参与岑卜村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她也对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她认为,乡村规划的瓶颈,通常在于实施阶段,很多好的政策、制度,在执行中由于各种原因走样,乡村责任规划师要做的,就是保障。同时,在乡村规划中,需要一个类似于中心城区用地混合引导的正面清单。上海的土地很稀缺,应该要鼓励这块地上除了主导功能,还可以兼容什么功能?现在城区里面的活力空间,一定是多种功能兼容的,是复合的,乡村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制度安排。

作为一个乡村责任规划师,杨琳正在岑卜村的泥土地里迅速成长,她的视野,已经不再被岑卜村的绿荫所局限,乡村大道正在她面前伸展。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