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江南美学赏析、为学生办画展……提升美育教育,这些学校有妙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如何厚植文化自信,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美育教育,近日,有几所民办高校和中学做出了示范。
近日,由上海视觉学院主办的“江南美学与美育”交流会,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江南美学的魅力。而在兴业太古汇举办的威雅学校知来艺术展上,学生们创意迭出的艺术作品被“伯乐们”拍走,捐给公益基金会。
一场跨界江南美学讲座,打开美育新格局
如何将抽象的江南美学具象化?在由上海视觉学院主办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做新时代美育践行者”——“江南美学与美育”交流会上,该校艺术团的师生们通过合唱、舞蹈、朗诵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赋予诗词形象性的感染力。让师生感受到了独特的江南文化的生命力。
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杨赛教授带来一场“江南美学与美育”的主题演讲;视觉艺术学院艺术团总指导老师——谢飞与李晶晶老师、上海越剧院的黄卓群老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侯晨光老师合作的古谱诗词创作歌曲《更漏子·柳丝长》再现了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词意之婉约、含蓄。
该校团委书记薛颗表示,江南美学是“魂”,艺术表演是“魄”;江南美学静态观想,艺术表演是动态感官联想,中华传统文化更像是一座宝藏。
美育教育走出校园,学生作品也能拍卖展览
4月14日至16日,威雅学校第二届“FUTURE-PROOF”知来艺术展在兴业太古汇举办,展览的200多幅艺术作品均是由00后学生们创作的。
其中有一幅作品是黑白基调的城市景观图。创作者王同学介绍说,这幅作品起名“白云山”,是为了追忆自己的家乡台州;李同学的画作颜色十分斑斓,左边是一个女孩的半边身体,右边是鲜花绽放,寓意“我的外表可能并不不起眼,但如果你愿意仔细看看我的内部,它有不同的颜色。”
在公益拍卖环节,10幅由学生原创的艺术作品,均成功地找到了“伯乐”,共筹集了高达22.2万元的善款,所有款项将捐赠给“美丽中国公益项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