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实施重点任务如期完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村庄变美了,美丽庭院建起来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创立了……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对100个村的村民开展调研时,发现村民对本村环境的满意率高达95%。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村民幸福指数提高和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实施的民心工程分不开。截至2022年11月底,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实施的重点任务如期完成。
超过95%的村民对本村环境表示满意
经过两年的共同努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实施具体建设项目1367个。其中,本市村庄改造完成3.6万户,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完成1100公里,村内严重破损道路达标改建完成721.9公里,严重破损桥梁改建完成508座。美丽庭院(小三园)建成23.7万个,农村架空杆线完成序化7776公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新改建完成79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4万户和问题设施完成整改14万户。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建成15个。高标准农田新建完成7.4万亩,农药包装废弃物实现100%回收,农膜的回收率达到97%。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市委督查室跟踪的10项重点项目中,6项超计划完成。
据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总的来看,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成效显著,农村的整体面貌由干净整洁逐步向优化美化转变。一是乡村环境风貌明显改善。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乡村环境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持续推进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全域农村环境实现普遍优化。两年完成5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9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形成了一批村容风貌提升的典型示范。二是公共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现,卫生户厕覆盖率100%,生活污水治理率90%,行政村至少配置一座公共厕所。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村内道路建设管养责任全面落实。每个行政村设置1处家门口服务站,提供事务办理、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农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底,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对100个村开展了村民满意度调查,累计访谈1315人。村民对本村环境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96.5分,超过95%的村民对本村环境情况表示“非常满意”或“较为满意”,整体满意度较高。
本市因地制宜提升乡村风貌
这两年来,本市因地制宜提升乡村风貌。比如浦东新区实施了“美丽庭院2.0”计划,全域推进架空线序化,提升公共区域美化;宝山、闵行两区以优化工程为契机,完成区级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工作;嘉定区实施“美丽村落、美丽庭院、美丽河道”“三美丽”工程;金山区以“美丽一条埭”为抓手,推动乡村风貌提升;松江区聚焦农户庭院、口袋公园、小微景观三要素,一村一方案提升村容风貌;青浦区实施人居环境优化和区级美丽乡村同创“二合一”工程;奉贤区统筹人居优化与乡村产业发展,形成南庄公路乡村商务区、农艺公园总部区等多个美丽乡村片区;崇明区依托后花博时代,全域打造花田、花路、花溪、花宅。
在此过程中,本市还创新了“农村人居环境+一网统管”模式。据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各涉农区都在积极探索利用“一网统管”平台助推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如宝山、闵行、嘉定、金山等区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检查。浦东新区率先建立了全覆盖的农村综合环境管理机制,形成农村环境管理责任清单表,明确管理内容、责任主体、养护主体、监管主体,所有管养设施信息录入GIS信息管理系统,并同步打通与区城运平台的通道,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动态监管、精准管理、快速处置和闭环管理。
不仅如此,部分涉农区还提出了“农业农村保险”,助力优化工程。比如在实施优化工程过程中,金山区创新设立农村村民建房保险和环境整治费用补偿保险,为205户农户开展农房修缮、宅前屋后环境整治、小三园品质提升提供配套金融服务。2022年起,金山区还创新开发村容村貌优化提升保险,共带动6镇28个村参保,保费规模达到2940万元。通过保险机制的介入,建立“政府+保险+村民”的“以工代赈”新机制,为村民、施工人员、工程项目标的等对象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提高了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意识。
据悉,下阶段,市农业农村委将着力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聚焦本市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明确的13个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细化形成年度任务清单、项目清单,项目化推进实施。继续实施挂图作战,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落实排查整改闭环管理。二是有力有序推动乡村建设。按照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要求,推动市相关部门牵头明确各项重点任务的具体目标、进度安排、资金安排等事宜。推动各涉农区建设区级项目库并抓好组织实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