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不是“免检产品”,也要“有进有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中华老字号,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商务部在2006年和2011年分别认定过两批中华老字号,其中上海共被认定180家中华老字号。根据中华老字号的认定前提,只有在1956年(含)以前创立的品牌,才有机会成为中华老字号。所以,在上海的中华老字号中,最“年轻”的都已“年过花甲”,更有不少百年老店。
但是,中华老字号并非“免检产品”,也要“有进有出”。记者今天从市商务委获悉,根据《商务部等5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开展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将对已有中华老字号进行复核,开展新一批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经商务部认定的第一批、第二批共18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须全体参加复核,新一批同时开始申报。届时,市商务委将出具复核结果建议,并向商务部报送,结果包括“通过”“附条件通过”“不通过”。
“通过”,主要为经自查和复核,符合规定的中华老字号认定条件的企业。“不通过”主要包括:情况发生变化后已不符合中华老字号条件的企业;长期经营不善、连续出现亏损,在所属行业或领域内已不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企业;发生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重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等情形已不符合中华老字号条件的企业。未按期报送复核材料的企业。自我声明放弃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附条件通过”,主要包括:经营状况不佳、业绩大幅下滑的企业;被相关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引起社会不良影响的企业。市商务委将会同区商务主管部门督促企业及时整改。
需要关注的是,市商务委将坚持“优中选优”原则,深入挖掘遴选一批历史文化深厚、经营管理规范、创新发展能力突出的企业,向商务部推荐申报新一批中华老字号。
“这一政策出台非常及时而有必要,倒逼老字号进行变革。”一直深耕老字号研究的上海商学院数字商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娜日副教授认为,老字号亟待借助数字经济之机,提高产品创新力,激活激发以Z世代为主流消费人群的品牌影响力,不能再倚“老”卖“老”,特别是改革管理机制和加强培养数字化人才的引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