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海的理由丨用音乐连接城与村的“音乐疯子”
2023-04-2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施培琦/图、视频

他第一次来上海便喜欢上了这里。定居上海之后,他发现收获的东西远超预期。26岁的独立音乐人米尔夏提·阿里木和一群95后在奉贤区吴房村开了间“逃离城市”音乐工作室,努力向内探索。他说自己是连血液里都流淌着音乐的“音乐疯子”。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用音乐连接上海的城市与乡村年轻人的故事。

  “毕业后我一定要来上海”  

从小在新疆克拉玛依长大的米尔夏提·阿里木只在电视上看过上海的样子,直到2017年2月他来上海音乐学院参加艺考。那是他第一次来上海,却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上海的很多小细节跟我的故乡克拉玛依很像。比如黄浦区和徐汇区的格局,某些地方的街景。我从克拉玛依来到上海,仿佛回到了家乡。”

艺考结束后,米尔夏提·阿里木兜里揣着300块钱在上海游玩了一天,他把那时看到的上海的样子刻画在了脑海里。“我当时在心里说,未来我不管在哪里上大学,毕业后一定会来上海工作,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

2020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录音艺术系读大三的米尔夏提·阿里木第一次从发小曾达夫那里听说了吴房村,当时在实习的曾达夫联系到他说:“我需要你的帮忙,你可以帮我完成这首歌吗?”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村子里需要有年轻人和多元的青春活力,随即想到,音乐也可以赋能乡村振兴。或许可以成立一家音乐公司,挖掘乡村当地的文化,帮他们做音乐上的赋能,通过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同时也把城市和乡村的青年人连接起来。

他们开始着手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但是市区太卷,CBD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无法给人带来安全感。后来他们有了答案:“或许,乡村亦是种选择。”于是,“逃离城市”音乐工作室在吴房村成立,而发小曾达夫成了他的合伙人,工作室成员也都是95后,他们一同在乡村寻找自我、探索自我。

逃离城市是一种向内探索的状态。在吴房村的日子里,米尔夏提·阿里木会爬上楼顶看夕阳,夜晚也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星星。春天到了,在村里漫步可以看到蝴蝶在各种各样的花朵上翩翩飞过,还有一群鸭子结伴在水里游。他很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感受大自然振动的频率,这也是他的创作灵感源泉。

  在城与村间穿梭的“音乐疯子”  

“乡村给了我能听到自己声音的机会,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是个‘音乐疯子’,血液里都流淌着音乐,比如在我们采访的同时,我的脑海里也一直在创作”,米尔夏提·阿里木告诉记者,“音乐是我传递情感和价值的方式,是我的动力,也是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事情。我希望通过音乐给人留下种子,在他们生活的某个阶段可能会突然想起来有这么一首歌,那我的歌就有了正能量。”

今年3月末,米尔夏提·阿里木成功在Blue NoteShanghai演出,圆了关于上海的另一个梦。2019年国庆假期他曾在这里看乐队演出,当时他就想“如果有机会第二次来这里,那个时候我要站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而现在,那天演出结束后,刚下舞台他们就被听众簇拥着。

米尔夏提·阿里木的音乐风格多变,嗓音空灵独特,拥有横跨五个八度的超宽阔音域,他用温柔又广阔的音色慰藉聆听者的内心。围过来的听众说:“我们听得很舒服,很疗愈。第二天还收到他们的反馈说:“昨晚睡得贼好,好久没有睡过这么香的觉了。”“这样我就觉得我们做音乐的目的达到了,带给人快乐,带给人舒服和爱”,米尔夏提·阿里木说。

除了去市区演出,他还去到上海的各个村落挖掘本地文化。“每个村子背后的故事很可爱很精致。”他驻扎在吴房村,同时用音乐辐射到整个上海的乡村。

例如松江区浦江之首音乐会项目,这是他们工作室成立以后接到的第一个大项目,米尔夏提·阿里木担任目舞台总监和音乐总监。为寻找灵感,他去到浦江之首,站在那里看着苏浙蜿蜒而来的斜塘江、圆泄泾在此处汇集,经横潦泾流入黄浦江,“那个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原创歌曲《百舸》也由此诞生,后来他还受邀参加了松江区建党100周年晚会并献唱了这首歌。

他很享受创作的过程,说作品就像是一朵朵盆栽,每朵花都不同。“作品都是自己的孩子,让它们生根发芽,无论好坏都是自己生命的篇章。”他的歌曲多是自己生活里的经历,他把心得写成歌。“真实的东西才是有灵魂的,他人听了之后会给予他们力量。”

有趣的是,逃离城市音乐工作室所在的地方人情味儿很浓。米尔夏提·阿里木告诉记者,工作室平时会在前面的排练厅放一些流行音乐,吴房村的老人多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接受能力很强,很喜欢年轻人的热闹,会说音乐很好听。“彩排的时候阿姨也会带着姐妹来一起看,我会让他们唱歌,和他们一起玩音乐。”

  “上海是惹人喜爱的地方”  

“我最喜欢上海,一直喜欢留在这儿,是因为这个城市有一种独有的青春活力,不管在什么时候,你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演绎着各种故事。从白天到凌晨,这个城市一直活着。这是我最喜欢上海的理由。”米尔夏提·阿里木毕业后选择定居在上海。

他说上海是个很可爱的地方,惹人喜爱。他一直都还记得在上海看到的一个有趣场景。有天,他在路肩上看到有个很大的床垫,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但很多年轻人轮流躺上去拍照打卡。“我们会觉得这个场景出现在上海很合理,任何东西出现在上海都不会显得突兀,它的包容性很强。”

上海是他梦开始的地方,他来到上海,他的朋友,他的哥哥也来了上海:“他们也觉得这座城市很有生命力,有许多机遇,只要经营好自己,在这里不缺机会。”他还在这里认识了新的朋友,“只要你足够有趣,就会结识更多有趣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留在上海,一同打拼,进一步证实了他对于这座城市的看法。

上海是他的家,是无论去过哪里最终都会回来的地方:“不管去哪里都觉得还是上海好,无法单方面描述它哪里好,因为它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我们只要放心的把自己的想法和光芒在这里绽放,让更多人看到和听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