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热闹的城市水域,正在年轻化与国际化的划龙舟运动
2023-04-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蒋文婕/文 记者 常鑫/图、视频

“Are you ready?Attention!Go!”浦东新区的张家滨河道每逢周末都会成为水上运动爱好者的好去处,皮艇、划艇、赛艇之外,最“吸睛”的还有龙舟——每逢周六,如果路过上海科技馆附近的一处码头,站在桥上便远远能听见河道里传来有节奏的鼓点。定睛一看,还会发现一艘龙舟上20多个人,有好几位是“洋面孔”。

许多人的传统印象里龙舟是端午节“限定”,却没想到如今日常的一个周末,龙舟在上海已经成为城市水上运动的“熟面孔”,甚至已经出现了汇集20多个国家的爱好者的国际龙舟社团。这个能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民俗活动,现今以“热血”、“团结”的形象,吸引全世界爱好者的投入。

热闹的河道上

   传来激昂的鼓声

一大早8点,“上海龙”国际龙舟社团的龙舟爱好者们就已经来到张家滨的龙舟码头准备登船训练。据了解,他们基本每周末都会来这里划2至3个小时,本月月底,他们还要远赴香港参加比赛。一艘船20个桨手,记者数了数,竟然超过半数是外国友人。

“2019年就开始划龙舟了,我们中很多人都是来到中国以后,在端午节这种特殊的时间节点看到有划龙舟的活动,然后产生了兴趣,自己试了试就一发不可收。”来自美国的资深龙舟爱好者Gregory聊起与龙舟结缘的起点。他所在的上海龙龙舟社团发展至今已经聚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爱好者,每周的四次固定训练大约会有70至100人参加。大家因为龙舟聚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抓起船桨、跳上船,在每一次划水中尽可能地发挥力量。

这项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是如何俘获全世界爱好者的心的?在外国爱好者眼中,龙舟“固配”的鼓声带来新奇和心潮澎湃的感受是其他水上运动无法比拟的。“完全可以说是一种音乐了。”Gregory告诉记者,鼓手是龙舟的灵魂,“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中国诗词里描述的龙舟竞渡引起国际爱好者的共鸣。据Gregory介绍,整条龙舟的桨频基本要靠第一排领桨手和鼓手配合,在他们的龙舟队,需要非常有经验的队员才可以担任比赛鼓手的重任。“再加上船上20个人划桨整齐的击水声,你说像不像beat,太让人激动了。”在Gregory眼中,划龙舟的同时也是用鼓声和击水声创作出了一首让人忍不住想要跳舞的旋律。

“它是最能让人感受到团队协作的水上运动!”中国女孩傲雪告诉记者,比起赛艇、皮划艇这些更注重感受“速度与激情”的水上运动, 划龙舟更大的快乐是享受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之间的协作,更加热血,更加让人沉浸。与其他一排单座划桨的水上竞速项目不同,一排双座的龙舟需要前后左右的齐心协力,“船上十几个桨手,有一个人划错了,整艘船都会受影响。”

可专业可亲民

   爱好者一小时可入门

在靠近上海科技馆的龙舟码头,一上午从8点至11点,共有4艘龙舟下水训练。据龙舟俱乐部的负责人介绍,除了专业的龙舟竞技队伍临近比赛会来训练,一般来这里租借设备进行龙舟训练的群体有两种:一种是由爱好者聚集在一起的民间团体组织,如Gregory所在的上海龙国际社团;另一种则是公司、企业每周末组织的团建活动,“很难说哪种更多,但是基本上每周这边的龙舟都不会空着。”

“好上手,我最开始练了一个小时就会划了。”跟着公司同事第一次来划龙舟的小樊表示,龙舟比他想象中要简单很多,以他们这艘新手船为例,在俱乐部教练的指导下练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能在河道里“乘风破浪”玩起来。

针对记者好奇的费用问题,该龙舟俱乐部介绍,一艘载有12个桨手的小龙舟培训一个半小时需要1500元,而一艘载有22个桨手的大龙舟培训同样的时间需要1800元,“基本上一个半小时就足够一船的人入门了,来练个5次左右就能组织起来参加一些业余比赛了。”这位负责人认为,相比赛艇和皮划艇这些门槛相对较高的水上运动,龙舟在入门的难易程度上更为亲民、成本更低,再加上对于许许多多中国人来说,龙舟有一份文化传统、有特殊的情感纽带存在,所以大家尝试玩玩看的意愿非常高。

“但龙舟太强调团体性,所以有很多单独的人过来咨询想要上船试一试,我们都把他们推荐给爱好者聚集的社群。”该龙舟俱乐部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里的运营模式。据上海龙社团的成员介绍,由于他们是一个非营利的爱好者团体,所以目前并没有过多地进行宣传,加入的成员基本还是靠朋友之间互相“种草”。

但在推广普及和筛选能沉下心了解这项运动的人中间找一个平衡,这是龙舟社团的资深爱好者们犯愁的问题。3月中旬,上海龙龙舟社团曾举办过一次开放日,邀请对龙舟感兴趣的关注者们上船体验,“其实很多人都是来图个新鲜,拍拍照发个小红书、朋友圈就走了。”走马观花地体验完、打卡收获点赞评论,然后“下次再来”就变得遥遥无期。

龙舟社团的一位资深成员坦言,这是一项团体属性极高的水上运动,目前社团吸纳新成员上船仍然是一个很严谨的过程,“首先你要在游泳池的静水里参加1次训练,然后周日可以过来参加河道里业余体验,周六这种针对比赛的竞赛训练需要积累一定经验之后才能加入。”

传统文化乘“舟”出海

   赛事成中外文化交流平台

热闹的城市水域里,龙舟已经渐渐从古老的祭祀和祈福活动演变成了市民们喜爱的城市体育运动。

出乎意料的是,中国龙舟爱好团队已经将参加龙舟比赛的脚印印在了世界各地,“日本,韩国,东南亚……我们去过太多地方了,在国外这项运动很受欢迎。”上海龙社团的龙舟外国爱好者们给记者展示了他们的社交网站互关列表,记者点进#dragonboat的话题就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地点定位。现在的龙舟赛已走向世界,一幕幕龙舟竞渡的热闹景象在英国索尔福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日本东京、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陆续上演。绵延数千载的龙舟文化被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规范化、裁判制度、国际规格认可的成绩制度,令赛事更公平、吸引到了更多人的参与。

作为中华民族一项重要的民俗体育活动,龙舟承载着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今,Gregory等国际爱好者聊到龙舟相关的中国历史和风土人情已是如数家珍,“不仅是屈原的故事,我们也会了解中国几千年来人们划龙舟的历史、了解传统。”龙舟成为了社团里各国爱好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之一。

了解一定中华龙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国际爱好者们更加享受龙舟运动的魅力和团队凝聚力,用文化带动运动开展,以运动促进文化传播。正如Gregory所说,互相了解传统的体育和娱乐活动是让各个国家走到一起互相理解彼此文化的最好办法,在“玩得到一起去”的氛围里成为朋友,互相交流、彼此融合。

在一艘龙舟上,我们看到了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各国年轻人怀揣着同样目标齐心协力,向终点前进,这项古老传统的活动正在不断年轻化、国际化,在当代都市再次焕发生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蒋文婕/文 记者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