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泖塔修缮,重现千年宝塔文物价值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文、图、视频
青浦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全区共有281处不可移动文物。位于朱家角镇张马村的泖塔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乾符年间,距今有1150年的历史,是上海地区早期佛教建筑的重要实物遗存。此次,对泖塔进行保护性修缮,不仅是对文物建筑本身的保护,更是对青浦、对上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泖塔位于泖岛(今称太阳岛)东南角,为阁楼式佛塔,砖木结构,共有五层,平面呈方形,塔基边长8.63米,塔身主体高度20.6米,总高28.2米。塔以泖为名,源于泖湖。古代泖湖是一片流经今青浦、松江、金山至浙江平湖的大湖荡,分为上、中、下三片,故称三泖。其时,往来船只都以高耸的泖塔为标志,夜间又以泖塔悬灯为航标,指示航道。后由于泥沙沉积淤塞,仅存一条河道,即现在的泖河。1962年,泖塔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由于自然风化等原因,泖塔的廊柱、斗栱、檩条、塔心木等木构件受潮变形开裂,屋面铁件锈蚀、局部瓦件脱落缺失,塔刹铁件锈蚀,部分墙体涂料脱落,室内踏步破损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利用。
据悉,本次修缮是继上世纪90年代之后对泖塔的又一次全面修复,泖塔作为上海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对推动青浦文化旅游发展、助力江南文化示范区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而本次修缮将遵循不改变原有结构、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并恢复泖塔的外观原貌。不同于其他古塔,它既是佛塔又是航标灯塔,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艺术及科学价值。对泖塔进行保护修缮,不仅是对文物建筑本身的保护,更是对青浦、对上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弘扬。
具体方案将按照原有工艺、与原材料材质相同或匹配的木材对有损害的木作进行嵌缝、加固或更换;墙体进行修补和粉刷,屋面进行修补;所有木材全部进行白蚁除灭处理。整体修缮施工工期约为5个月。
朱家角镇党委委员周丽表示:“对于文物的修缮和保护,朱家角镇一直都很重视。此次泖塔的修缮工作的实施主体是朱家角镇人民政府,青浦区文物局提供了行业管理监督指导,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区镇两级财政,前期都在顺利的推进中。”
青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勇强介绍道:“我们将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深入发掘研究江南水乡文化,有效保护传承水乡文化遗产,提高遗产价值挖掘阐释和传播推广水平。借此次泖塔修缮契机,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途径,充分发挥泖塔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为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为青浦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