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城市如何双向奔赴?这场戏剧高峰论坛专家展开热议
2023-04-24 文体

“昆曲王子”张军表演《折桂令》。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冷梅

4月22日,2023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聚焦“戏剧与城市——戏剧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城市”主题,在静安新地标的苏河湾中心42层举办戏剧研讨活动。会场内来自苏浙沪的戏剧文学专家、文化传媒人士、上戏师生代表等汇聚一堂,围绕主题、打开话题,畅所欲言,户外万象天地公共空间,合唱舞蹈、戏剧戏曲、城市行走等精彩纷呈,与“一江一河”交相辉映,勾勒出上海城市的一道最美文化风景线。

戏剧成为塑造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志毅从节庆活动的社会性需求、演变史讲起,回顾了上海30年代艺术剧社、上海近二十年来文化节庆活动的发展沿革。再回到“戏剧、节日与城市空间”话题,认为戏剧节所具有的欢腾场面,符合人类的社会性精神需求,并将通过节日庆典最终成为一个群体的共同记忆,凝聚成为一种文化。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举办十多年,以创新精神勇立潮头、引领风尚,这已经足够影响一代人,久久为功必将成为城区的集体记忆。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子从“上海戏剧节展品牌发展十年”所彰显的独特性与持久活力,聚焦戏剧节庆的展演内容、品牌定位、办节机制的主体性内涵,认为在此基础上形成投入产出机制,并与城市文化形成良性的互构关系,将能开拓一条城市文化艺术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陈军以“从场域视角谈戏剧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城市建设”为题,分析了当前文艺创作存在“关注当下社会现实问题不足,思想性薄弱;原创能力不强,文学地位式微;精品意识不强,创作演出数量多,但能传下来的经典少”的现象,指出文艺创作如果一味讨好观众必将降低戏剧的品位和质量,如果过分重视票房价值和演出市场也不利于戏剧的健康发展,建议通过政府主导和体制建设,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增加硬件设施,降低票价等举措加大文化惠民的力度。

戏剧必须坚持底色勇于突破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主任李世涛认为,戏剧具有天然的“体验”属性,伴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戏剧的“体验”属性被不断强化和突显,并得以催生了一系列崭新的演剧空间和演剧形态,戏剧的应用场景因而更为广泛,从审美领域延伸到了日常生活领域,并深度参与了城市的文化建设,也更直接影响了人民对文化艺术的认知和接受。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是全市约100家演艺新空间的行业管理机构,这些演艺新空间分布在商圈、楼宇、园区、剧场、书店、酒吧,甚至户外。会长韦芝从“人民城市”理念下的上海演艺新空间发展之路,畅谈静安作为街艺的首发地,也始终是新型演艺的创新地、引领地,未来将不断提升演艺资源、演艺空间的品质,共同助力上海亚洲演艺之都建设。静安是上海驻场演出高地,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多媒体杂技秀《时空之旅》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都是由上海文广演艺打造、落地在静安的上海文化品牌。文广演艺总裁马晨骋聚焦“亚洲演艺之都和戏剧品牌”主题,以《不眠之夜》为案例,分享了如何利用演艺的附加值和连接感,联动多品牌、多社群,为都市文化消费体验赋能,以及“尚演谷”主题酒店、餐厅、酒吧、综合性娱乐空间的多业态融合成功经验。

戏剧将在全域全时全场景中发生

楼宇内专家学者热烈研讨“戏剧与城市”时,咫尺之间的“天后宫”古戏台上,同为2023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城市空间的专场演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张军正携学校京昆表演、戏曲音乐、木偶、影视表演、音乐剧表演等专业师生及学校乐队,为观众演绎“戏剧嘉年华——艺术是什么”的昆曲盛宴,现场气氛热烈;石库门建筑群“慎余里”的弄堂里,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订制的国外优秀演出团队“木偶乐队”,正在与市民游客沉浸式互动演出;同在苏河湾的大悦城,“全城有戏”市民大舞台上,社区团队的合唱、舞蹈、时装秀轮番上演;历史学家和民立中学师生联手推出的“汇剧静安、全城有戏”沉浸式行走体验活动,以城市为大课堂,从美琪大戏院出发打卡“戏剧地标”,一路体验“戏剧巴士”,也来到现场观摩“昆曲王子”张军的演出,感受“戏剧之城”的独特魅力。

戏剧与戏曲是东西方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凝聚的艺术精粹,传承与创新是过去与未来的友好对话,苏河湾以完善的城区形态,丰富的人文资源,多元文化的融合碰撞,成为跨时空的“城市会客厅”。正如南京传媒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周安华所说,在上海发展进程中,“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始终是海派文化的精髓所在,时至今日这样的精神仍然深深流淌于城市肌理,现场跨界又无界的交融,场外沉浸式城市空间文化体验,已经给出了“城市即舞台,全民皆主角”的“全城有戏”静安答卷、上海样本。

青年报记者 冷梅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