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中国原创的气质与特质,音乐剧《哈姆雷特》即将启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4月23日,正逢莎士比亚诞辰与世界读书日,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举办了一场别致的新闻发布会。导演徐俊携主创团队及全体演员与嘉宾齐聚哈罗德茶室,一展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创作及首演的全幅图景。
作为全球共享的文化符号,《哈姆雷特》穿透时代和地域直击每个时代的心灵:生存与死亡、良知与欲望、理性与情感、命运与尊严、自由与异化、精神与躯体、意义与价值,留给我们无尽的论题和无垠的想象。
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以当代戏剧之棱镜,融东西方跨文化视角,锚定“生存还是毁灭”的镜像之问,聚焦“思与诗”之内涵,与经典和当下互文,折射丰富的人性光谱。
◆ 探索中国气韵的注入与对话 ◆
发布会现场,导演徐俊携一众艺术家挚友亮相,分享《哈姆雷特》的创作之路。实际上,从《犹太人在上海》、《白蛇惊变》再到《赵氏孤儿》,徐俊一直执着于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善于从历史与当下、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资源中挖掘题材,以现代性的当下观照开展创作,致力于探索建立起中国音乐剧的“气质”与“特质”。
谈及音乐剧《哈姆雷特》的创作初衷,徐俊表示,“于我而言,一部戏剧的根本,不在于无懈可击的完美逻辑,而在于它是否忠实于生命的真实。《哈姆雷特》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戏剧经典,正是因为它直面生活的真实,因而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展现出对生命大胆而深刻、多元和开放的思考和洞察。”徐俊援引了莎士比亚在剧中的观点,“莎士比亚一生活跃在戏剧的实践中,他认为戏剧应是‘当代的简史,社会的提要’,其目的‘像把一面镜子举起来映照人性。’这份独特的现实主义精神至今闪耀着光芒。因此,像‘生存还是毁灭’这样的问题和矛盾超越了人物、故事和时空,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回响。我们必定会与哈姆雷特相遇,因为这是莎士比亚的当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当下。”
在音乐剧的创作中,徐俊紧扣思与诗之内涵,从内向性和超越性的层面提炼哲思与审美;充分发挥音乐剧艺术特色,“要将能量聚焦到故事迭起的‘冲突’之上,既要有饱满的情感抒发,也要有深入个体沉思的幽微探照。”
该剧文学顾问史志康教授表示“当听说徐俊导演要将《哈姆雷特》搬上音乐剧的舞台,我十分激动,对他的眼光和胆识赞赏不已。徐俊的改编在充分保留原剧精粹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原创性改编。作为莎士比亚的悲剧之最,它丰富的层次,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意蕴,在音乐剧的艺术形式中一定能激起耀眼的火花。”在剧本的创作阶段,徐俊常与史志康教授交流探讨,经过对照比较了诸多译本并且进行了改编的多次尝试和论证之后,徐俊最终决定基于梁实秋译本进行音乐剧本改编。“在梁实秋先生的译本中,我们感受到其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力与当时西方新潮思想的激荡与融汇。”徐俊认为“这种兼具了严谨与深刻,诗意与流畅的译文非常契合我们的音乐剧风格。”
作为中国原创音乐剧“铁三角”的第三部原创音乐作品,作曲家金培达,词作家梁芒与导演徐俊在《哈姆雷特》中默契地做出了新尝试,将创作推向新高度。“《哈姆雷特》披着复仇故事的外衣,却如万花筒一般,蕴藏了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以及人深邃而模糊的内心。”音乐大师金培达表示,为了抓住这一核心,他在创作中特别注重音乐的层次性、丰富性与多面性,“赋予每一个人物以鲜明的色彩,既可以在人物的内心中打开一片世界,又可在与其它人物冲突和碰撞时产生新的反应。”
◆ 站在世界文学巨擘肩头再攀高峰 ◆
在现场演员分享的曲目片段中,来宾感受到了电闪雷鸣下的海浪悬崖,恋人心头的浪漫繁花,剑拔弩张的生死时刻,以及从未止息的追问之音。此时,梁芒的歌词天衣无缝地烘托出故事的风格与人物的境况。“莎士比亚是文学巨擘,填词首先要尊重原著,尊重人物的风格气质。”梁芒回忆起为《哈姆雷特》作词,他反复通读并研究了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同时与诸多译本做参照比对,伴着音乐沉浸在剧中久久不能走出,“咬文嚼字”方得胜意佳词。
沉思是人物的内心图景,而行动是戏剧的展现脉络,主创们将中国写意美学与莎士比亚独特的现实主义相融,锻造出“沉思美学”的舞台气质。这也是导演徐俊致力于探索塑造中国音乐剧民族气质的题中之义。
发布会的另一大亮点,则是全剧概念主视觉及全剧人物造型的首次公布。继《赵氏孤儿》之后,造型大师张叔平再次诠释经典。徐俊谈起与张叔平一直以来的合作,“他的服装永远可以给我们带来陌生化和惊喜感。”此次其为《哈姆雷特》打造的服装对多种文化元素进行了大胆的抽象化、象征化与糅合,从色彩、面料、材质到造型,体现出疏离时空却贴近人物的气质,配合化妆设计范丛博的妆面造型,让人愈发期待剧目的舞台呈现。
伴随着长达8分钟的曲目选段献演,《哈姆雷特》全剧组31名演员的集体亮相,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自问世以来,《哈姆雷特》几乎成为了演员的“试金石”,每一次塑造都要在前人的阴影里突围。此次,由郑棋元、金圣权等领衔的音乐剧“顶级配置”演出阵容让人在“安心”之外,还对他们此次的角色塑造萌生出全新的期待。
作为郑棋元参与主演的第19部中国原创音乐剧,这次演绎属实与众不同。他表示,“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是现代人‘自我塑造’的时代,我们在这部戏中,就像在经历一次对‘人物自我’从‘找寻’到‘觉醒’的过程”。 严谨求证是态度,自由独立是精神。当谈及从上一部《赵氏孤儿》的“程婴”转为丹麦王“克劳狄斯”的巨大反差,郑棋元坦言是“一次充满惊喜和意义的尝试,更是同自己的较量与对话”。
对于哈姆雷特的饰演者金圣权而言,这一次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有道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要做哪一个?”金圣权曾不断质问自己这个问题,随着对角色揣摩的深入和沉浸,如今他已有了坚定的想法,“我应创造自己的那一个”。
据悉,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由上海徐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品制作,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南京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东虹桥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及大麦联合出品,将在5月11日—21日登陆上海文化广场,6月—11月开启全国巡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