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全职儿女”的出路,仍然在“门外”
2023-04-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最近,年轻人在上一种很新的班——“全职儿女”,主打的是一个陪伴。

根据豆瓣小组“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的小组介绍,“‘全职儿女’,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指的是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家生活,并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有人指出这是“新型啃老”,也有人认为,这是年轻人对社会压力的逃避。

“全职儿女”躺了吗?只躺了一半。在中文的语境中,是没有“间隔年”这个概念的,“间隔年”即放下学业与工作一段时间,其间,体验一种与先前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也让很多人将“全职儿女”与“啃老”画上等号。事实上,就目前呈现出的案例,“全职儿女”和“啃老”的区别,在于前者对家庭有实实在在的劳动付出,后者则很可能是单方面索取,前者也比后者对未来多一些清晰的规划。他们中一些人是希望拿更多的时间来陪伴父母,一些则是暂时停下工作来给自己“充电”。他们将自己回归家庭之后的生活比作一场“疗伤”,“疗好伤再杀回去也是可以的”。大部分人最终还是要流向社会,蛰伏等待下一次上岸。对此,不论是个体还是社会,都不应该消极看待。

在少数人选择“全职儿女”的背后,是一个波及面更广的社会现象——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升至19.6%,创2022年8月以来新高。在“全职儿女”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没有其他选择的压力。同时,细数社交平台上的案例,就会发现大多数全职儿女,基本都来源于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也正因如此,“全职儿女”虽然听起来很轻松,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也难怪有网友评论,做“全职儿女”无非就是家里增添一双碗筷,在外创业、在大城市买房可是会掏空全家钱包。相比年轻人创业的风险,“全职儿女”反而成为贴心孝顺、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另一方面,网络上铺天盖地关于“全职儿女”“全职主妇/夫”的消极评价,都反映了家务劳动普遍不受社会认可。其实家务劳动也是一种社会劳动,只是因为劳动报酬被家庭内部消化,没有体现劳动价值和市场价格。只要请个保姆,马上就可以知道这份劳动价值多少。所以,从社会劳动的本质来说,不管是子女做还是保姆做,都是劳动付出,都需要获得认可。在不少案例中,“全职儿女”们在度过了“蜜月期”后,却时常受到父母的指责和非议。长期担任“全职儿女”的低获得感,对个人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于社会活力的影响到底如何,同样需要关注。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就业形态必然走向多元。“全职儿女”们不妨以家庭为起点,更积极地探索其他生活方式,可以尝试找寻适合自己的兼职或创业机会,或在服务家庭的同时积极蓄能,挖掘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提升自我价值,寻找下一步就业的突破口;而父母也应该认识到,培养孩子安身立命的能力,远比放任子女躺平要重要得多;政府则应该多聆听年轻人的呼声,出台更为公平有效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机会,给予就业指导,建设专业的人才造血基地,支持年轻人获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只有多方合力,方能解好“年轻人就业”这道难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