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主创:打开心理魔方,直面悬疑背后“隐秘的角落”
2023-04-27 文体

周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2023年4月30日至5月2日,由鼓楼西联手爱奇艺打造的“拨开迷雾”剧场一号作品、根据作家紫金陈畅销小说改编的同名舞台剧《坏小孩》将在上海YOUNG剧场隆重首演。该剧作为鼓楼西第一部“本土直面戏剧”,将以“伪装成悬疑剧的心理剧”的独特视角,呈现出一部不同于小说原著以及网剧和音乐剧的全新舞台剧作品。

导演周可说,舞台剧探索的是人性的黑洞,包括网剧《隐秘的角落》中观众熟知的“张东升”,这些剧中人物并不是绝对的善与恶,而是被命运一步一步套上了枷锁,值得人们讨论的恰恰是那些人性的本质。日前,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与该剧导演周可、制作人李羊朵、主演闫楠聊了聊创排背后带来的深层思考。

  // 打开心理魔方,最终将走向阳光 //  

闫楠和郭紫铭

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剧舞美设计师沈力带着他的“纸盒子”走上舞台,与观众分享这部作品的舞美设计创作历程。这个看似普通的小盒子里装着的是舞台剧版《坏小孩》的舞美设计模型,而他身后的舞台上所呈现的则是最新出炉的该剧舞美布景。沈力说:“‘档案盒’是我们选择用来诠释‘真实’的语汇,我们希望把它延续下去。”

舞台上,沈力想要诠释的是一个不被定义的“心理魔方”,用导演周可的话来讲,“这就是一部伪装成悬疑剧的心理剧,借由一个悬疑故事,我们希望解剖每个人心中的隐痛和伤疤,打开一个魔盒,释放人们心中某个不可言说,一个至暗时刻,最终找到一条救赎之路。”

沈力设计的整个舞台就像是积木的堆砌,这是每个人小时候都玩过的一个玩具。舞台上的每个人都用这个积木块在搭建自己的人生,它很容易坍塌,但是也很容易搭成一个宏伟的建筑。

人们将在剧场相遇,用这套“魔方积木”一起来搭建一个既属于自己,又属于每一个“坏小孩”的人生。沈力设计的这10块平台不是指具体的每一个空间,而是用它来代表10个或者10个以上更多的、无限的空间。10块平台加上舞台中心的“心理魔方”,正好是11个舞台元素,而11也是《坏小孩》这部剧中所有有名有姓的角色人数总和。

所有这些高低起伏的平台代表了社会的阶层,代表了每个人所处的空间,它有高、有低、有大、有小……虽然每个人生来所处的环境、阶级都是不同的,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被改变,被打破和跨越的。这些平台建立在舞台之上是可以旋转的,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过程中,每一个片层、每一个元素既可以是室外完整的建筑,也可以是室内某一个角落,充满了无限可能性。

  // 探求人性内核,呈现戏剧无与伦比的张力 //  

紫金陈

紫金陈所作的原著《坏小孩》之前被改编成网剧、音乐剧等。实际上,不管是哪一种呈现方式,都应以文本为第一要义,剧本的质量才是核心。此次舞台剧版从导演到舞美、灯光,都在文本框架之下用自己崭新而个性的方式,进行解读和重塑,这才是戏剧出现的意义。

跳出悬疑剧情之外,戏剧也给表演带来了更大的张力。主演闫楠早已是戏剧圈内公认的“实力派”。在进入“张东升”这个人物状态时,刚开始他的人物摸索也常常让三位小演员感到害怕,无形中保持着距离感。在他看来,“张东升”这个角色并不是一个外化的“恶人”,只是在很多人生悲剧色彩的步步为营之下最终选择了一条畸路。“这个人物可以表演发挥的空间很大,他既可怕,又很可怜。他是黑色白鹤张东升,他往黑洞深处越走越深,他毁灭了周围的一切,也清楚自己再也飞不起来了。他拔下白羽毛,粘上黑羽毛……”

“舞台剧《坏小孩》打磨后的文本更加扎实,人物的成长和行为有更丰富的心理动机,舞台呈现将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对故事的主题内涵也将有更深入的探讨。”周可导演透露道:“我们会在剧中呈现出三种‘真相’:日记中的真相、梦境中的真相和现实中的真相。相信每一位观众在看完戏之后,也会根据自己内心的心理投射构建出独属于个人的‘真相’。”在周可看来,舞台剧《坏小孩》真正关注的是人的心理探寻,“人性就像一个巨大黑洞,穿越黑洞之后,底色到底是什么?我期待每一位观众走进剧场,通过这个戏,照见自己的内心。”

制作人李羊朵说道:“《隐秘的角落》的爆红,不仅因为它是一部好看的悬疑剧,更因为它是一部社会剧,有着对现实社会冷静的观照,像是一根根绵细的钢针,扎在我们心坎上,无比持久的痛。它所产生的强大力量,使我们思考、反省和改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