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展忆四代青春,为困境青少年开辟爱心就业通道
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童年,似外婆炒的花生糖,丝丝香甜,耐人寻味。青年,如课桌上的钢笔,刻画诗和远方。近日,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开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展览。青少年们在这里借搪瓷碗、打字机、缝纫机和黑白电视机回忆旧时光。展览还呼吁关注困境青少年群体,并为他们开辟了一条爱心就业服务通道。
每代人的青年和童年时光是时代背景下的一面镜子,透过他们,既可以了解过去,也可以展望未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金汇镇团委以各年代人青年时期成长路上的旧物为主线,开展了不同年代的旧资料、旧物件展览——我们的“青童”时代展。展览时间为4月26日至6月30日。
该展览通过沉浸式、对比式、呼吁式观展,回忆青年、童年时代过往,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变化。同时,关注“沉默的少数”群体,弥补困境青少年群体童年“缺失”,进一步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困境青少年的成长。
在众多展品当中,有一台打字机十分显眼。“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得知少年宫将开英文打字班,兴趣满满的我软磨硬泡要爸妈去买一台英文打字机。”1992年,去市区的交通不方便,商店也不多,经过一番波折,“吴老妖”的爸爸花了400多元托人从南京路买了一台飞鱼牌打字机。还清楚地记得打字机到手时,爸爸说:“这可是花了我一个多月工资呢,既然你喜欢,就好好学。”“我用这台打字机练习,色带换了一卷又一卷,A4纸练了一摞又一摞,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因为这台打字机而充满了乐趣。”
有一只搪瓷碗也充满了年代感,展品提供人金女士表示:“搪瓷碗在我小时候可是风靡一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有,妈妈做饭时用它来盛放猪油,过年的时候用它来装饺子馅,用完把搪瓷碗的盖子一盖,干净又卫生。在那个时候,洗脸的脸盆也是搪瓷的,还有爷爷喝水的杯子,搪瓷制品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也温暖了我们的青春。”
金小金把小时候家里那个奇特的“桌子”——缝纫机提供给了展方,这也是其母亲出嫁时的嫁妆。“我小时候用的尿布、穿的衣服等就是用这台缝纫机做出来的。它见证了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真理。”
“半粒唐”家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也是展品之一。“当时教育台每天播放动画片《黑猫警长》,隔壁的小伙伴就跑来我家观看,虽然每天只播放20多分钟,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最美好的时刻。黑白电视机上的雪花就像儿时的一场梦,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展厅有一面彩虹心愿墙,观众可以在心愿卡片上写下想为困境青少年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可以是物质方面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后期金汇镇团委将让困境青少年在心愿墙上选择意向卡片,通过反向选择,拓宽心愿渠道,让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
同时,展览上还发布了一批金汇镇爱心企业大学生实习岗位,将优先面向待业青少年群体,开放实习优秀可转正等爱心通道,帮助困境青少年群体择业就业。
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