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丨邵茹鹏:这块金牌,或能改变公众的职业教育观
2023-05-03 青年

 【编者按】     青春的光芒是什么样的?是年仅20岁就拿下精细木工项目世界冠军的邵茹鹏,用热爱成就“当代鲁班”;是28岁就成为我国首位穿越北冰洋女驾驶员的白响恩,将炽热的个人梦想融入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从无到有破解“卡脖子”难题的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两栖攻击舰研发设计团队,潜心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在十年磨一“舰”后获得的强烈成就感。

他们的青春,流光溢彩。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公布了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名单,来自上海的他们位列其中。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对他们进行了专访,他们的故事和成长,体现了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图(除署名外)

很小的时候,邵茹鹏家里来了一群木匠打家具,需要在他家住一段时间,他好奇,晚上也拿着斧头劈东西,结果一下子剁在了自己的手指头上,至今还留着一条淡淡的痕迹。没人会想到,这份好奇和热爱,在十余年后成就了一位世界冠军——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精细木工项目中,他做的榫卯节点处几乎看不出缝隙,为中国队在该项目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我的成才之路,其实具有典型意义,因为它来自于勤奋、热爱和坚持,普通人也完全可以复制。”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访时,年仅21岁就已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荣誉的邵茹鹏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我希望自己拿下的荣誉,能改变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在新时代诞生更多的技术能手。”

邵茹鹏夺冠实现零的突破。受访者/图

  //  热爱大于天赋  //  

2002年出生于安徽亳州的邵茹鹏,成长环境并不算优越。父母来沪务工,将他也带到了上海读书,“成绩不是很好,初中毕业时我爸说,还是得学门吃饭的手艺,我就报考了上海市城市科技学院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我的想法很朴素,他在工地上工作,我想着能和他一起打拼。”

然而,在学校里,他迅速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学校木工基地。这个基地类似兴趣社团性质,主要就是针对世界技能大赛,学校即将要备战上海市赛,对这个项目有宣传,邵茹鹏觉得很新鲜,虽然跟自己学的专业完全没有交集,但还是想试试这到底是干什么的。

进基地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是彻彻底底的“小白”,连工具是干什么的都不认识,“但这也激发了我强烈的兴趣,每天都在接受新的知识,看到前辈们做的作品,自己渐渐勉强也能做出来了,这种新鲜感和成就感保持了很长的时间,之后我通过了选拔。”

在他的默默努力下,他不仅和同批进来的队员们差距迅速拉大,练了半年之后,比他先进来一年的队员和他也分开训练了,别人做基础的,他开始做“上一个台阶的”,训练难度也上去了。“是天赋吗?可能有一点,但主要还是愿意钻研。”

他从集体宿舍搬到了学校木工基地的宿舍,“每天的训练强度都很大,从早8点到晚9点,我们基本都泡在这个训练大楼里,中间除了吃饭,基本上没时间去玩,晚上回到宿舍之后,洗完澡躺床上想刷会儿手机的,结果还没刷两下就睡着了——这不单单是身体累,还要考脑力。做一件作品,有很多不同的加工工艺,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你得从中迅速找到最好最优的,要判断要取舍,就比较劳心。”他总是调侃自己,一直以为自己学了个手工艺活儿,“结果发现是脑力劳动的活儿。”

  //  临危不乱的少年  //  

开展世界技能大赛比赛项目的省市学校很多,要拿到参赛资格非常难。5人进市赛,上海市只有1人能参加国家集训队,在国家集训队更是要遭遇10进5、5进1的残酷淘汰,最终脱颖而出者才能代表中国去参加世赛。在国家集训队,此前向来顺风顺水的邵茹鹏遭遇到了瓶颈期,“无论怎么做,都不能突破那个分数,非常痛苦,想着别人寒暑假都能出去玩,我这是在干什么啊?”

教练找专家来给他做心理辅导。他一开始以为专家会让他放空,结果专家的建议是“更严格一点!”“继续做题!”性格使然,邵茹鹏没做那个撂挑子不干的少年,结果还真磨出了坚韧的性格。而这个性格,在他正式比赛时,帮了大忙!

邵茹鹏在世界技能大赛比赛中。受访者/图

“比赛真的是一波三折。以前的惯例是,组委会的正式比赛题相比于赛前给的指导题,大概会变30%左右,我们平时都是照着指导题训练的,但这次比赛,突然变了90%,相当于新换一道题了;另外,直到正式比赛前一两个星期,我们才获悉这道题需要用到1米7的圆规。在这之前我们都是用不超过1米5的圆规,而且我们离得远,赛前早早就打包好行李发出去了,这个时间再发快递已经来不及了。”一连串的突发变故,让邵茹鹏在比赛时画图环节,浪费了大量时间,“现场临时用木条做的圆规,接头的地方总是会松开,导致圆画不好,还得注意擦得非常干净,否则扣分。”

得益于平时的严格训练和强大自信心,邵茹鹏做到了临危不乱。赛事要求榫卯接口缝隙不能超过0.2毫米,但他平时都是按照0.1毫米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对自己的“狠”,终于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在后面的环节迅速赶上,抢回了时间,也拿到了高分。凭借着扎实的技能水平和强大的心理素质,邵茹鹏从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站上了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为我国精细木工项目斩获首枚金牌。

  //  留校任教的“大师兄”  //  

夺冠后,被誉为“当代鲁班”的邵茹鹏获得了众多的荣誉,除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还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技术能手等,并通过人才引进落户上海。母校也邀请年仅21岁的他留校任教,担任项目教练。“我们这个比赛有规定,参加过一次之后无论得不得奖,都不能再次参赛,”他笑着说,“我是个和善的老师,其实就是大师兄的概念嘛。”

邵茹鹏留校做老师后,指导学生。

这些荣誉并没有冲昏邵茹鹏的头脑,他说:“以前我们使用的各种木工工具的设计师曾来给我们做过讲座,我们才发现原来除了最基本的锯断功能之外,这些工具还有很多待开发的潜在功能,即使是我,也需要继续学习才能了解。”

相比于对自身的影响,他认为这些荣誉更大的社会意义在于,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文化成绩很好的,肯定是要去读大学了;但文化学习能力偏弱的,是不是应该务实一点?以前可能初中毕业就直接走上社会开始养家糊口了,现在会想着,其实换一条赛道也会很精彩。”

精细木工并不只存在于世界性比赛中,它在现实中的应用场景也在逐渐增多:大到古建筑、古文物的修复,小到高端家具定制,它都能派上大用场。“我们等于是把这项传统工艺做到了极致,这也能带动行业标准的提升、工艺的改进,比如现在我们要求榫卯缝隙不要超过0.2毫米,在现实中其实不超过0.4毫米就已经很好了,有精细木工的普及,行业会发展得更好。”他说。

最让欣慰的是,在他成功“出圈”后,他已经遇到了很多亲朋好友来咨询,“小孩进技校会不会也有好的发展”。“我会跟他们说,只要勤奋、坚持,就肯定会有好的发展,新的时代,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就是会有更多新的机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