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当70后、80后、90后成为职场中流砥柱的时候,他们的爸妈正步入银发族。年纪大了,自己烧菜不方便,社区开设睦邻食堂,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老人家里的装修已不符合居家养老的要求,可按需申请适老化改造……
为了让上海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市区民政部门开展并推进了各种民心工程建设。
■ 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给老人带去便捷养老服务
通讯员 汤顺佳/图
养老器械统一租赁、老年人日间托管、睦邻小厨、医疗康复……位于延吉东路上的长白新村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老人们打造了一个“五脏俱全”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为老服务中心的一楼是睦邻小厨,每天提供早、午餐服务;二楼则是活动区,开设日托中心、运动康复室等。长白新村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金仲凯介绍说,日托中心深受老人和白天需要上班的子女们的青睐。平时,日托中心还会为老人开展集体活动,老师们带老人做手工、看公益电影、学玩手机等,让老人与时俱进。
按计划,今年,杨浦区民政部门还将新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家,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300户,优化提升“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更多老年人带去便捷的养老服务。
据市民政局介绍,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主要功能包括社区托养(全托、日托)、医养、康养、体养、文养(文化娱乐)、智养(智慧养老)等内容,作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枢纽和平台,由街镇发挥其在统筹为老服务资源、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促进服务与需求信息对接、提升养老服务综合管理水平中的作用。
本市于2016年印发了《关于加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街镇层面全面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428家,实现街镇全覆盖并向片区延伸。
■ 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为老人设“家门口的厨房”
通讯员 朱羽萍/图
香菇菜心、雪菜肉丝笋丝、糖醋小排……一道道香气扑鼻的家常菜整齐摆放。随着今年4月,叶榭镇首家社区食堂对外营业,当地不少老人可以就近到“家门口的厨房”就餐。
从市区迁到叶榭的马老伯夫妻家住附近,步行过来就四五分钟。已经在镇上住了两年的马老伯一直盼望社区食堂的诞生,如今梦想成真,他深感“食”有所依。“以后有亲戚朋友来看我们,家里不用开火了,直接带他们到这里用餐了”。
叶榭社区食堂负责人介绍说,考虑到用餐群体为老人,菜品定价较为亲民。此外,老年人就餐还有额外的补贴政策。未来,社区食堂还将定期增加餐食品种,并与周边村委会、居委会合作,为周边更多老年人提供便捷、安心的社区助餐服务。
据市民政局介绍,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主要包括在街镇建设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长者食堂,以及遍布社区家门口的助餐点,织密社区助餐服务网络。本市自2008年起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基本满足了老年人享受就近、便捷、价廉的助餐服务需求。近年来,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高品质助餐服务需求,2019年、2020、2021年,本市连续三年将“新建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推进。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1608家。
■ 适老化改造提高居家养老安全性,实用又贴心
通讯员 张小小/图
“看起来是些小改造,但非常实用,大大提高了我们居家养老的安全性,我已经介绍给身边朋友了。”作为全区试点镇,九亭镇连续两年推动“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该镇居民乐幼妹正是适老化改造项目的获益者。
已经70多岁的马志刚和老伴经常会下厨,但常常忘了关燃气灶,好几次汤烧干后闻到焦味了才发现。当老两口得知镇里在推广“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时,立即申请安装了烟感报警器。有了高科技“安全员”,这样的事再也没发生过。
不仅如此,马老家还安装了扶手、防滑垫、移动可折叠淋浴凳等设施。“当时母亲与弟弟还与我们同住,他们腿脚不便,卫生间很容易滑倒,自从安装了这些设施后,安全性大大提高。”马志刚说。
记者了解到,本市自2012年起,连续八年开展困难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市民政局经过前期广泛调研,从2019年底开展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2020年12月底,试点扩大到全市16个区的51个街镇;2021年7月适老化改造工作全面推开,年内在中心城区实现街镇全覆盖,同时根据实际需求与条件,有序向郊区拓展。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政局开发了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老年人可通过随申办进行申请,也可委托子女、社区养老顾问、居村委会工作人员等代为申请。制定规范的服务流程。适老化改造包括申请、受理、上门评估、确定改造方案、改造施工、验收等环节。依托全市统一的改造平台,明确了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平台可全程对各环节实行监管,确保服务质量。
此外,该项目还提供精细优化的改造项目清单。聚焦老年人安全、健康等需求,形成涵盖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等七大日常生活场景的60余项近300种产品供老年人选择。除了标准化的、普遍适用的“基础服务产品包”和“浴缸改淋浴专项产品包”之外,也可根据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爱好和房屋特点进行定制化的方案设计和施工。
不仅如此,民政部门还采用多元化的资金分担机制。采取“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引导和支持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据悉,根据上海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计划完成2.5万户改造任务。2021、2022年累计完成1.3万户。2022年计划完成5000户改造任务,截至年底共完成6804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