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有行,挺膺担当
2023-05-04 青年

上海师大学子志愿服务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本文受访者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坚持问题导向,运用文化大思政课凝心铸魂,依托志愿服务实干育人,聚力人才共育提质赋能,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实践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   铸魂   //

让大思政课在多元形态中入脑入心

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坚持把大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在追寻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先进青年的成长轨迹过程中,与自身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一批青年喜爱、形态多样、内涵丰富、成效显著的实践育人主题活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可视化”的学习素材,用全媒体融合的方式从百年党史中挖掘精神养料,将中共一大纪念馆出版的《伟大的开端》作为教材编排红色有声剧9辑。组织开展情景微党课《上海渔阳里,我们来了》,感召吸引青年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激发青年建功新时代使命责任感。录制新闻广播剧《心畔江城》《等春风来》等,引导团员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去年10月,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学校影视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的专业力量,由上海师范大学团委和黄浦团区委共同创排的原创话剧《何处不青山》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厅首演。为了更好地通过舞台再现陈延年、陈乔年两位革命英烈在上海黄浦的真实故事,剧组的00后学生们赴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三位烈士墓前悼念,前往渔阳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参观学习,研读两位烈士的传记。这些主题活动既是一次艺术实践,也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围绕党史教育、思政教育与美育教育,学校团委举办了“时代向上 青春向党”学生美育实践作品展。作品展从策展、讲解、布展均由青年学生自主完成,共设计创作出242件原创美育实践作品。学生们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感人事迹,结合专业所长,不断增进认识理解、增强情感认同。学校团委依托苏智良教授团队历时十年的研究成果《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精心设计推出“建党的旅途”“共青团的足迹”等10条红色寻访线路,共吸引200支红色寻访队伍实地考察上海百余个红色地标,通过“走、听、看、谈”的方式,让实地寻访与理论宣讲相结合,与思政课教学相协同,与师范生培养相融合,在实践探索中筑牢思想之魂。

上海师范大学智慧源爱心学校火热开班。

//   实干   //

让志愿精神在火热实践中薪火相传

志愿服务是高校服务上海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阵地,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推动志愿服务与立德树人相融合,打响志愿实践品牌,引领青年增智慧、长才干、作贡献。秉持“献大学生一份爱心、给孩子和弱势群体一份关心、唤社会一份热心”的“三心”办学理念,自1994年开办以来,上海师范大学爱心学校已走过29个春华秋实,累计开办爱心学校2000余所,参与大学生近5万人,服务各类人群近20万人次,辐射面遍及江苏、浙江、安徽等20多个省份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际地区。如今每年都有2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其中,一批批“明日教师”从小小的爱心讲台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经过多年探索,爱心学校已发展成为沪上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致力于满足民生需求、服务人民城市建设,并积极承接由团上海市委牵头发起的爱心暑托班,为双职工家庭解决假期孩子看护难问题,服务在线新经济等行业青年人才的需求,“智慧老人公益服务工作室”和“科学育孙家”祖辈教养课程体系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如今,爱心学校与爱心暑托班也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主动对接上海“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近1000名师生党员志愿者共开出了88门特色课程,助力“双减”政策扎实落地。

学校团委还积极输送志愿者参与到全市各项大型赛会以及西部地区建设中。五年来,共遴选1027名“小叶子”参与进博会志愿服务,并组建临时党团组织,有效彰显大型赛会的实践育人功能,师大“小叶子”成为综合能力过硬的代名词。自2003年以来,选拔14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187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前往甘肃、广西、新疆等地开展各类支教扶贫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学校志愿服务总队也在2022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中获通报表扬。

//   提质   //

让未来教师在人才共育中赋能成长

作为一所地方师范类院校,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始终引导广大青年秉持师道永恒的师大精神,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同时发挥主动性,超前谋划布局,紧抓上海城市发展机遇,共谋青年发展战略、共商人才培养大计。2021年,《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同年,学校团委与“五个新城”团区委签署合作意向书,成立“青年人才共育联盟”,在红色文化场所与大学师资力量上形成优势互补,扩大课程体系供培养梯队;拓宽实践领域,广泛组织学生开展新城发展相关调研,向各区推荐优秀学生参与挂职锻炼;围绕“双创”工作,联合校友企业在“五个新城”扎根落地;联动各区团委积极为梯队中高年级学生提供就业、实习机会,配合好“千校万岗”工作,提供实习岗位。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000名毕业生在“五个新城”就业,占到毕业生的20%。

学校团委积极贯彻落实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任务,着力打通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协同创新链条。探索实践教育特色与新工科教育需求融合新模式、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人工智能STEM教育研究中心青年团队已向浦东100所中小学以及甘肃天水、广西百色等地输送中小学课程服务800余次,服务人次3万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上海师范大学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建团101周年主题大会上,未来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行动计划也将启动,将“人工智能+教育”实践作为关键要素,以青春之力践行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使命。今后,学校也将继续加强与高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对接联系,在实现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同时,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