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科研团队攻克临床治疗中的五官科难题
2023-05-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耐药细菌性眼部感染、耳聋、耳部感染,这些都是临床治疗中棘手的难题;如今针对这些疾病的科研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最近陆续传来好消息。

然而,在这些让人振奋的成绩背后,是一个个科研团队在不断创新攻关,勇闯前沿领域。“不断尝试,失败;再次尝试,再失败;失败也是一种进步。”眼耳鼻喉科医院洪佳旭主任医师告诉记者。

抗生素耐药?他们用“特洛伊木马”策略找到了突破口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常会导致抗生素耐药细菌感染,临床上部分多重耐药菌已无新的抗生素可使用。目前,耐药细菌性角膜炎临床治疗非常棘手,始终缺乏有效药物。

“我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开发原创性基因治疗工具是解决耐药细菌性角膜炎治疗难题的新路径,有利于弥补现有传统抗感染药物的不足从而提升患者的预后。”不久前,洪佳旭主任医师和苏州大学何耀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利用“特洛伊木马”策略,通过创新材料解决耐药菌问题。

“基因治疗能弥补传统治疗不足,提升患者预后。ASO(反义寡核苷酸)成为基因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受限于递送工具、细菌穿透性等,ASO难以达到临床使用的需要。如何解决?”洪佳旭告诉记者,于是研究团队想到了“特洛伊木马”策略。

在古希腊神话中,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城,却久攻不下,于是假装撤退,并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守军把木马运进城中作为战利品。木马中躲藏的希腊士兵打开城门,导致特洛伊沦陷。“我们团队利用细菌特异性ATP结合盒糖转运体作为‘木马’,通过相关机制,将经修饰纳米颗粒组成的治疗药物被选择性地内化到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并显示出更高的摄取率(51.6%),远超传统对照组14%的效率。”洪佳旭解释说。

研究结果让人振奋,按照这一策略治疗可以特异性和有效地杀死几乎100%的抗生素耐药细菌,对细菌性角膜炎和眼内炎均有明显疗效。国际知名期刊《先进材料》发表了他们的相关论文。

耳聋高发?他们聚焦耳聋、耳部感染难题

当洪佳旭团队用“特洛伊木马”策略为找到突破口的同时,而另外一个团队则聚焦耳聋、耳部感染难题。

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感官缺陷。据WHO统计,全球致残性听力损失的患者共有4.66亿,占全球总人数5%,其中儿童占3400万。耳聋的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清晰,与遗传、感染、噪声、药物、年龄等有关。但是,现有耳聋防治手段远远无法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因此亟需探究新的防治策略。

为此,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多位专家长期聚焦耳聋发病机制、防治及转化研究,攻坚克难、勇闯前沿。耳鼻喉科舒易来主任医师、李华伟教授与中科院院士李劲松团队合作,探索构建了模拟GJB2耳聋患者的动物模型,并阐释了其发病机制,为探究治疗策略奠定基础。该研究发表在知名国际期刊《细胞和分子生命科学》杂志上。

年轻人为了美丽爱打耳洞,殊不知却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就在不久前,舒易来主任医师和陈兵教授在全球知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上报道了年轻女孩打耳洞导致耳廓软骨膜炎严重感染,最终引起软骨坏死耳畸形的临床病例,为年轻人圈出了打耳洞的危险和安全部位,并提出了耳廓软骨膜炎临床规范化诊治的指导性流程。

“不断尝试,失败;再次尝试,再失败;失败也是一种进步。”谈及研究的背后,洪佳旭坦言说,遇到过很多次失败,但是在失败中继续尝试,才取得了最后的成绩。“围绕角膜病生物治疗的关键临床问题,我们从临床发现问题,再到实验室研究中与苏州大学何耀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创新材料解决耐药菌问题,二者建立了闭环的科研协作模式,也将在未来积极探索真实世界临床应用可能。”

科研工作是临床发展的助推剂,最终的目标还是为了造福患者。“科研工作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也希望广大青年能以优秀的前辈为榜样,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投身医学理论突破与技术革新。”耳鼻喉科主任、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长李华伟这么鼓励广大的青年医学工作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