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如何抢占先机?
2023-05-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一家民营企业,成为全区“先行先试”的样板;一家科技企业,10年坚守张江,至今都认为未来的每一天都会是新鲜的。5月12日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从制度先行到科技创新,上海浦东一直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如何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或许这一改革开放的先头兵最有发言权。

  ◆  自贸区制度创新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  

创建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上海泓明供应链有限公司是一家优质民营企业,截至2022年底,全球前15家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几乎均选择与泓明供应链服务平台合作,产业供应链服务互联网平台覆盖率达到100%,服务全国集成电路的研发制造企业300多家,是目前国内集成电路设备及零部件最大供应链服务平台。

总经理沈翊介绍,这一切都得益于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给与了他们机遇。以“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制度改革为例,为解决属地监管的问题,国家明确取消物流贸易公司CCC免办申请人的资格。浦东部分集成电路企业因地缘政治、不具备进出口资质及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等原因无法申请CCC免办证明,导致短时间内部分CCC零部件无法进口,影响下游半导体企业研发制造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维修。“集成电路行业对进口维修件的响应时效要求非常苛刻,像华力集成电路公司的芯片制造设备,每停机一分钟,造成损失就高达十万元。”

在浦东市场监管局推动下,2020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在浦东率先开展创新试点,泓明供应链成为全国首个供应链CCC免办便捷通道企业,并提供了“自主申报、自动发证、诚信监管”的“绿色通道”便利。经过两年多试点,通过泓明供应链服务平台,“零等待”放行全国进口集成电路零部件1.37万批14万件,申报总货值约1.2亿元,将进口集成电路零部件的平均时间缩短了2天,获益集成电路研发制造企业约200家,助力缓解了浦东新区进口集成电路设备及零部件“卡脖子”的难题。

2023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批复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同意浦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CCC免办改革创新举措5项,将由浦东率先探索的CCC免办创新试点将上升为立法项目,为浦东新区集成电路行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打开了便捷快速的发展通道。同时,浦东市场局指导推动泓明供应链服务平台制定集成电路供应服务团体标准,开发了数字化物流信息追溯及维修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了对6万余件进口CCC免办产品的全流程追溯,“量体裁衣”地创新线上核销监管模式,使产品后续核销率达90%以上,为企业实现高效物流管理服务开辟了新路径,也为监管部门实现产品数字化治理打造了新样板。

沈翊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年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根本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充分发挥了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引领与驱动作用。

  ◆  为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  ◆  

位于浦东张江的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领先的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技术及产品供应商。截止2023年4月,纵目科技已申请专利430余件,已授权专利190余件。尽管研发中心已经开到了美国和德国,但纵目科技的总部依然坚守于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因为这里有未来车产业集聚区,有极好的智能驾驶产业创新发展空间与活力。”纵目科技创始人、CEO唐锐表示。

以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就浦东而言,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占比超过全市三分之一,要继续保持快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增速,就必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地培育发展新动能。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方面,浦东厚植创新土壤,勇当科创“主力军”。在基础研究上抓“厚度”,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重点打造大科学设施、重点实验室两大集群,目前全市建成、在建、拟建的20个大科学设施中有14个在浦东,3个国家实验室中有2个在浦东。一季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市区合作正式启动,中国科大上海科教基地等一系列科创策源重点平台相继启动。

同时,培育市场创新热度,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推进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推动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创新网络,计划建设100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赋能5000家中小企业,一季度新授牌18家、累计建成65家,已赋能中小企业2200家,其中1000余家实现技术创新突破。

为进一步拓展创新产业发展空间,浦东重点推进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从原来的95平方公里扩展到220平方公里,同时全力推进金色中环发展带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盘活释放存量物业资源,加大对科技企业发展空间供给。

从产业到产业链,浦东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构建从“苗圃”到“孵化器”到“加速器”的全生命周期创新孵化体系,形成数字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等全场景应用示范体系,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实践和创新。另一方面,助推创新产业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提升能级。此外,在元宇宙、绿色低碳、智能终端、数字经济等四个新赛道,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领域加快布局,加速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