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年轻人,为什么奔赴西部“自找苦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丁文佳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每一位关注西部计划的大学生都能脱口而出这一句时代强音,他们立志将青春答卷写在祖国大地。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青年人“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并提出殷切期望。20年来,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们正是这样一群“自找苦吃”的青年。
连日来,上海市西部计划项目办分别走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杉达学院举办2023年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专场招募宣讲会,现场不仅有2023年西部计划相关政策的专业解读,更邀请了12位往届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的“学长”“学姐”分享经验,其中不少在西部服务时间长达三年。
他乡成故乡
以主人翁态度为当地添砖加瓦
来自于上海杉达学院的申屠鸿基于2020年起服务于西藏日喀则市委组织部,两天两夜的火车把一个从小在东海之滨长大的孩子送到了雪域高原。申屠鸿基在西藏日喀则市委组织部新闻宣传中心编辑部工作,主要负责日喀则珠峰党建公众号的运维。对他而言,这份工作责任重大,逐字逐句的斟酌是党建宣传工作的必修课。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认为,“西部计划是一次远征,更是一种党性实践。”
申屠鸿基曾有参军经历,退伍十年之际,2021年,日喀则市委号召全体党员参与边界线巡逻,执行驻屯任务。申屠鸿基在向日喀则西部计划项目办报备后,他第一时间报了名。“从市区出发需要一天路程,翻过巍峨的高山、陡峭的山路、风光旖旎的湖泊,最后我光荣成为旗手。”在过去三年里,申屠鸿基每一刻都在践行着建设西藏的初心,第一年记录的志愿服务时长100多小时,第二年增加至200多小时,期间还抽空献了5次血。现在,申屠鸿基的西部计划服务期已经到了最后几个月,他希望可以留藏工作。他乡成故乡,如今在他心中,他的家在西藏日喀则。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詹柠檬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三年来,她一直服务于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办事处。文书室岗位的特殊性,文件处理、公文编排、会议服务、档案管理以及处理群众咨询等工作必不可少,虽然接触的事务繁杂而细致,但学习的东西却全面而丰富,这让她感觉自己获得了飞速成长。
在她看来,业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更是一名党员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的难得机会。“洁小青”村庄清洁行动为了“美丽庭院”而奋斗;“青少年之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我们携手弥补孩子们的缺憾,帮助其健康成长;“心·希望”工程将爱传递……她表示,“志愿者要争当烈日下的坚守者,黑夜里的先行者,风雨中的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向全社会诉说青春誓言。”
詹柠檬还记得三年前西部计划招募面试当天的情形,她看到一位家境比较贫寒的男同学是为了回馈社会、帮助更多人才渴望参加西部计划,这让她感悟颇深。她鼓励今年准备报名西部计划的同学们,“希望报名参加此项目的小伙伴们能够怀着帮助他人的心,虽然能得到的物质财富少之又少,但是能学到很多知识和精神财富。”
除了把只要是祖国需要的地方认作家乡的志愿者之外,还有像潘盼一样的西部姑娘。她是同济大学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在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之前,已经接受了6年法学专业教育。“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回馈社会,回馈国家,所以我当时选择了乡村社会治理。”潘盼在2021-2022年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二团党政办,负责以文辅政、督查督办、机要保密、档案信息、综合协调、后勤保障、公务接待等工作,细致繁琐的内容常常让她“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在她看来,这也是大多数基层工作者一天的真实写照,匆匆忙忙、风风火火之间,不断学习技能又不断接受锤炼。
在兵团的日子让她深刻感受到了一代人的担当和使命,“从最早的359旅战士到军星老兵,到上海知青,到援疆千部,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志愿者,一代代的兵团人,他们在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祖国的西部地区去献智慧、献忠诚、献青春。”与此同时,她认为做一名党员应当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而西部计划正是给予自己走进乡土中国深处的宝贵机会。
与西部同行
以大事小情传递一届届接力棒
2020年,康杰快要大学毕业的时候,老师曾关心询问他有没有就业方向,他当时毫不犹豫地答道,“我要参加西部计划!”如今他正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海援克拉玛依前方指挥部,先后在克拉玛依市商务局、市重大项目推进专班、市委组织部工作,为当地商务贸易、会展经济、项目建设、人才引育等各项工作推进贡献力量。
至今他还记得在出征动员会上说的话,“我们就是来自找苦吃的”。有时候,打无数通电话只为协调一个细节,以保证活动顺利举行;熬夜加班只因为一条信息还需要斟酌打磨,以把相关情况讲实讲透;从梦里忽然惊醒愣了神,反复回想是不是还有什么工作没有对接。“我也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思考这样是否值得?”康杰用行动证明自己在不断学习中练就过硬本领,到社区去扫雪、打扫卫生,到商圈去做文明宣传,在戈壁滩植树……与各族群众携手同行,用心学习、经历和感悟。
“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多彩的青春。”康杰也还记得在一次志愿者送别会上,一位志愿者动情地说,“西部计划的接力棒将交到你们手中”。如今,他也将这句话送给积极报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同学们。
来自于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的韩烨星在2020年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初到云南,他被借调至曲靖团市委服务,在接下去的两年里先后负责基础团务工作、新媒体平台运营、青马工程、希望工程、办文办会等内容。在决定延期第三年之际,他又主动向服务单位提出前往原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会泽县,开展最后一年的服务工作。
到会泽团县委后,韩烨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通过电话与实地调研,逐渐理清工作思路。当听到基层团干部反映对业务不熟悉时,他便开设《从事党领导下的青年工作能力提升》系列网课,讲授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最终全县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从全市考核排名末位升至第一。他还用心制作《“青年大学习”学习指南》,结合每日通报,广泛动员,平均参学率从2.92%提升至63.67%。作为曲靖团市委“青年讲师团讲师”,他始终坚持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学习,坚守初心使命,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青少年听得进的青年化语言。
同时,他还是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队队长,需要当好队里的“大家长”,平时需要关心27名队员在云南服务的适应程度和工作状态。并且连续两年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云南昆明为新一届志愿者开展见面交流会。他表示,“真诚欢迎广大有志青年到‘有风的地方’来,在广袤的红土高原见民情、磨意志、长才干、善作为。”
据悉,本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招募工作已于4月中旬启动,志愿者可通过“西部志愿汇”微信公众号和西部计划官方网站(http://xibu.youth.cn)进行报名。报名学生将先后通过校内初试、市级复试、体检等环节进行选拔,在完成以上环节后将于7月中下旬起,分批赴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云南、重庆、贵州等地开展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丁文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