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博物馆喊你来校园看文物展,讲述“中国盒子”的前世今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厉樱姿
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上新文物展啦!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官微今天公布消息,“合子记——陈国桢藏中国古代瓷盒展暨陈国桢捐赠古代陶瓷展”即日起至10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文博楼展出,以“合”为美,讲述“中国盒子”的前世今生。
盒者,有盖有身,合二为一,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古称为“合”或“合子”,取其闭合、聚合之义。盒可以说是用途最广的日常器具之一,用来盛装各种重要、珍贵、私密的物品,茶食丹药、香粉朱黛、金玉细软、笔墨印色、闺阁心事,物物皆可入盒,事事皆成开合。空与用,开与合,在这看似简单的容器里,蕴藏着古人朴素的生活智慧,亦成就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
本次展览以陈国桢所藏瓷盒系列为主体,通过合之始、合之形、合之色、合之文、合之用五个单元全景展示元代以前中国古代瓷盒的主要发展轨迹与基本面貌,反映古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审美,探究小小瓷盒背后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弘扬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悉,此次展览是首个由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自主策划并实施的古代文物类临展,展出的188件/组三国至元代的瓷盒中,有不少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展览团队秉承“精、特、美、雅”的理念,在主题选定、展品遴选、内容诠释等方面以更有高校博物馆特色、更具亲和力的方式进行解读,以进一步贴近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观展需求。
展览的举办源于2022年12月陈国桢慷慨赠予上海交大的33件中国古陶瓷,这批跨越西周至宋代、系统反映越窑发展历程的文物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双方以此为契机,通过藏品研究、陈列展览、教育活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活化与创新文物资源与传统文化的展示力与传播力,提升高校博物馆与民营博物馆的专业化水平,并探索高校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之间可持续合作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书画篆刻家徐庆华,作家、学者余秋雨挥毫为展览题写展名、书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陶庆为展览翻译展名;海派书画家奚文渊专门为展览创作《晓妆图》;陶艺工艺美术大师陈鹏飞、梁贵福等为展览设计制作文创瓷盒……在展览台前,历代瓷盒的故事正精彩上演;在展览幕后,合力而为、和合共生的探索亦不止息。
据悉,校外观众可关注“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在展览期间,学术讲座、博物馆之夜、陶瓷工作坊等一系列由馆内教育人员策划、学生志愿者参与、专业课程合作、社会力量助力的活动将陆续推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厉樱姿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