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家庭生育养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上海这样做
2023-05-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2023年,上海将新增2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和3200个社区托育点;从家庭维度去倡导、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助力家庭养老,促进健康家庭建设……本市正通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家庭生育养育,助力健康家庭建设。

每年的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以“支持家庭生育养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家庭日”宣传活动今天在上海举办。本次活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指导,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上海市计划生育协会、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 上海将新增2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和3200个社区托育点

生育问题是广大市民、家庭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如何大力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面向家庭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对此,上海市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主任、特级教师茅红美表示,发展托育特别是普惠性托育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育意愿。据2021年的一项托育服务需求调查中,近3000户“未入托”家庭中仅有10.16%表示“从不考虑”送托,可见,婴幼儿家庭对于入托的需求很强烈。

茅红美指出,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更多便捷、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据悉,本市正持续增加托育机构资源,提供全日制托育服务。2019年起,上海市将新增普惠性托育点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截至2022年底,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将近60%。为方便家长查询符合条件的托育服务机构,还提供了“托育随心查”服务。

同时,上海正推进建设“宝宝屋”,打造“15分钟社区托育圈”。去年11月,上海市出台《关于加强本市社区托育服务的指导意见》,推进嵌入式、标准化的社区托育点“宝宝屋”建设,为辖区内1-3岁的幼儿提供临时托、计时托等集中照护、上门指导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各街镇按照辖区3岁以下幼儿数的15%进行托额配置,“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市200多个街道社区托育覆盖率不低于85%的发展目标。

2023年,上海将新增2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和3200个社区托育点托额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切实为有需求的适龄幼儿家庭提供更普惠、便捷、优质的托育服务。“虽然我们在尽力解决‘托’的问题,但家庭仍是婴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提升家庭科学育儿能力、助理家庭轻松科学育儿非常重要。上海为此也付诸多年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茅红美介绍,上海除了通过900多个早教指导站覆盖所有街镇,本市线下公益服务“进楼宇、进社区、进场馆、进园区、进家庭”,还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为幼儿家庭提供服务。科学育儿线上服务载体“育之有道”APP提供专业、多元、精准的线上指导,目前注册用户50余万人。

■ 从家庭维度去倡导、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如何从家庭视角出发,提升家庭成员健康素养,践行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健康家庭环境?

对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丁园表示,从家庭视角提升健康素养,健康家庭是很好的一个抓手,健康家庭就是在家庭中融入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形成健康行为的环境和氛围。

上海从2003年启动健康城市建设,从那时候就开始倡导健康家庭,并且提出了《上海市健康示范家庭指导标准》。今年年初,上海市爱卫会和上海市健促委分别下发文件,进一步明确健康家庭建设规范和工作要求,将继续大力开展健康家庭建设。

2008年起,上海市政府每年围绕一个健康主题,连续14年向全市常住人口家庭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和实用健康工具。从最早的控盐勺、控油壶,到近几年的公叉勺,这些健康工具给上海市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发放健康工具包的目的就是推崇家庭成员共同学习健康知识,学会使用健康工具来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健康。

“除此之外,本市聚焦家庭这个维度开展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和活动。为了倡导低油低盐低糖饮食,我们抓住家庭当中的关键人物——掌勺人,对他们进行培训,具体内容包括油盐糖的合理使用量是多少、怎样在烹饪过程中计量用盐用油的量等等。同时家庭成员也要了解相关知识,知道这样做带来的好处,然后产生遵从的意愿,从而在家庭中逐渐形成 ‘三减’的饮食习惯。”丁园介绍。

而在控烟工作方面,本市开展了“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小学生去影响家里吸烟的大人,让大人们能够产生戒烟的意愿和行动。另外,这几年在上海开展了一个“十月怀胎 爸爸戒烟”的项目,就是抓住孕产妇家庭,针对怀孕、分娩这样一个关键时间段,引导吸烟的准爸爸们戒烟。

■ 本市正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新模式

在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的大背景下,“一老一小”问题日益受到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关注。如何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助力家庭养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作为一家智慧养老服务型企业,近年来正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新模式,促进行业数字化改造。”上海天与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彭剑波表示,在意识到“数字+”是解决养老行业供给的真正关键后,他们从“数字化”角度进行了谋篇布局。“数字化”,实际是通过研发部门实现“为运营提要求”,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管理,起到降本增效、提升整体服务的质量。

“举例来说,我们通过系统自动抓取异常工单,促使运营部门及时回访、分析原因来保证服务质量。通过应用声纹、语音识别等技术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而‘数字化’最终目的是可通过数据呈现的经营质量提升。通过数字化改造形成行业标准化,提升养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彭剑波介绍。

据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数字化监管标准化” 已入选上海市标准化试点项目。

本次活动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启动2023年“全国托育服务宣传月活动”。活动时间为5月15日至6月15日,以“普惠托育 共同行动”为主题,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中央优化生育政策的决策部署,宣传托育服务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宣传科学的托育服务理念和育儿知识,总结、推广示范城市好经验、好做法,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