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会越花越多吗?财经素养教育创课上,初中生学习“花钱那些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钱会越花越多吗?如果有1万元,你会怎么花?5月17日上午,五育融合背景下上海区域财经素养教育创课展示与研讨会在上海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拉开序幕,来自上海多个学校的老师集中展示了各具特色的财经素养教育创课。零用钱该怎么花?如何买保险?商品价格为何会有差异?一堂堂展示课上,初中生们学习着“花钱那些事”,也慢慢培养着理性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
花钱是门技术活要学会合理花钱
每年过年都会收到不少压岁钱,平时父母也会给些零花钱,在上海,不少孩子其实都有自己的“小金库”,但什么才是花钱的“正确姿势”?宝山区共富实验学校李艳晴老师与六年级学生探讨起了如何学会合理花钱。
“能花钱不等于会花钱。”李艳晴告诉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该怎么花钱,其实是门技术活。她先是引导学生们区分“需要”和“想要”,思考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是可花可不花的,进而明确“需要”优先于“想要”。“花钱买东西,是因为有需要,急需的东西可以先买,在满足了需要且金钱富裕的情况下,再去适当购买想要的东西。”随后,李艳晴老师让学生们设计《我的小账本》,记录平时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让所有的花销一目了然,“知道钱花在哪里,懂得记账,才能合理安排钱。”
学会了花钱还不够,还要努力让钱越花越多。在李老师的各种案例中,学生们逐渐明白,让钱越花越多的秘密就是养一只会下金蛋的“鹅”,所以要学会储蓄和投资。而与为自己花钱相比,将钱花在别人身上也能获得幸福感,因此很多人也会热衷各种慈善。课程最后,李老师让每个学生活学活用,将1万元在消费、储蓄、投资、分享四个方面进行分配。一堂课下来,初中生们对于合理消费、统筹规划金钱等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孩子们的有些回答还是挺出乎我意料的,比如他们知道投资、买股票甚至彩票。”李艳晴老师说,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很迅速,需要教会学生一定的财经知识和理财技能,让他们有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财富观和人生观,即财经素养。“希望通过这堂课,提高他们在理财、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形成理性消费的习惯,逐步培养理财观,提高财商。”
增强理性消费意识学会规避风险
同样的品种,卡车摊上的水果价格和水果店里的价格为什么会有较大差距?上海市实验学校南校的丁美芸老师与八年级学生探究起了“水果价格的秘密”。通过分析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因素,学生们发现,销售渠道、营销方式等都会导致商品价格差异,而作为消费者,消费时要注意理性看待商品价格,分析影响商品价格的原因,理性消费。
“初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经济学内容已经有简单的认识,能够初步分析影响商品价格差异的原因。”丁美芸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购已经是普遍消费行为,但电子支付使得学生对于商品价格不是很敏感,在消费时也不会对商品价格进行过多比较,再加上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不少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花起钱来容易大手大脚,“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拓展课十分必要,可以培养他们合理的金钱观、消费观,帮助他们成为成熟理性的消费者。”
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梁祖明老师则带领九年级学生《认识保险》。课堂上,梁老师通过各种有趣的事例,给学生们讲解了什么是保险、为什么要买保险、怎么买保险,不少学生发现,原来保险并不是自己一直以为的“推销骗人”的,而是确实能帮助自己规避一些风险。
“整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反馈很不错。”梁祖明说,通过这堂课,学生们领会了保险对于社会的保障功能,“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平时是很少关注这方面知识的,那么课堂上他可以从0到1,对这些知识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而那些本来就对财经比较关注的同学,也可以有更多兴趣和切入口去了解财经知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创课展示与研讨,旨在进一步探索上海区域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学校财经素养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借助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的展示平台,总结与辐射上海经验,呈现上海样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