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创客潘晶:希望未来每一个病房里都会有一个机器人
2023-05-19 青年

>>>编者按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当前,上海正努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用心打造青年为之向往、皆有可为的希望之城,助力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双向赋能、相互成就。在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即将召开之际,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上海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系列报道,关注优秀双创青年,在跨界交流、思想碰撞中,聆听他们的心路历程。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青年企业家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晶的身份和荣誉很多:上海市人大代表、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上海市人工智能首批正高级工程师、上海市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曾荣获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领军先锋”一等奖、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

这位交大的高材生在研究生毕业后就创立了钛米机器人,迄今已有7年。有人说创业也有“七年之痒”,但在创业的过程中,潘晶幸运地遇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东风,企业也借势在行业内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未来,他希望每一个病房里都会有一个机器人,这是他的美好愿景。

从0到1坚持自主创新

用机器人赋能医院智慧化建设

潘晶的创业梦源于他的大学专业和从业经历。2006年,他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就职于美国国家仪器,从最基层的工程师开始做起,单打独斗做到了研发经理,再成为市场经理,最后升为亚太区大客户市场经理。

从工程师角色切换到市场运营者,他的思考维度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从产品角度来说,哪些场景能够去承载机器人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从客户角度说,哪些场景运用者愿意为机器人产品的先进性创新性去承担它的商业价值。

为了解决市场痛点,他在2015年创立钛米机器人,立足医疗行业,希望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去赋能医院的智慧化建设。

在潘晶看来,医疗行业是一个对技术成熟度、先进性要求都比较高的行业,当下,医疗数字智慧化建设仍然比较欠缺,中国公立医院发展正处于“信息化”向“智慧化”过渡的关键阶段。医学人工智能是现代智慧医院建设重要举措之一,将有力支撑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钛米机器人。本文受访者供图

“从始至终,坚持自主创新是我们的原则,我们的消毒机器人是全国首款获得消毒器械注册证的机器人,柔性物流系统是全国首家将医疗物资存储、运输、使用管理整合为一体的智能系统,病房服务机器人是全国首款获得CFDA二类注册证的医疗服务机器人产品,并成为国内首批创新医疗收费服务项目之一……”这些产品都是钛米“从0到1”定义了它的场景、设备外形、设备工作原理、设备的形态。潘晶认为,医疗服务是刚需,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为生命健康和社会福利作贡献,这样,钛米会实现更加长足的发展。

对他来说,选择在上海创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为当时美国国家仪器的中国研发中心就选定在上海浦东。在创业初期,他选择了从环境、人才各方面都比较熟悉的张江起步。这是因为“机器人是一个平台性的应用产品,它聚集了机械嵌入式的系统、应用的软件算法等不同维度,上海具有非常好的人才优势和行业供应链的优势”。

同时,钛米是以医疗机器人及数字孪生等创新技术去助力医院提供相应的智慧化医疗服务,是一个非常新的业态,整个行业还处在早期阶段。上海医疗资源的集中度和全国领先性也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潘晶也希望能结合上海本地的医疗资源优势,以钛米的技术手段为医疗机构快速有效地扩大医疗供给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做对了。

危中寻机

凭借核心竞争力做好答卷

回顾受新冠疫情影响的这几年,潘晶的心态是:疫情其实就像一次高考,所有人都得面对着考卷,用自己的能力填写答案。企业也一样,无论是世界500强还是小微企业,在大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中都面对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这是每一家企业都无法逃避的。但是从另外一个维度来说,正是有了巨大的变化才会有机会。正是因为巨大的不确定性,才让创新的企业能够找到发展的路径,在看似不可能的领域里面形成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虽然环境严酷,但又是公平的。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每一个企业只有从自身出发,从核心竞争力的维度出发,才能做好这张答卷。

作为中国首家专注医疗服务机器人研发的企业,在2020年疫情暴发时,钛米2019年就拿到备案的消毒机器人正好能满足医院新冠防疫的院感需求,公司第一时间组织成立应急指挥团队,义无反顾奔赴武汉驰援疫情第一线,并成功处理了武汉医院手术室发生的第一例人传人后的环境消毒,让多间手术室迅速恢复使用。与此同时,钛米积极组织上海工厂生产与供应,在疫情过程中持续将新生产的数百台消毒机器人加急派送到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并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2022年3月,钛米研发的5G+智能消毒机器人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也在上海市多个市级方舱医院运行,保障方舱环境安全,大幅降低医护人员和患者受感染的风险。

潘晶(左)在工作中。

“回顾公司这些年的发展,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上海市对医疗健康领域数字化发展的高度重视。”潘晶介绍说,2021年10月市府办印发《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从社会治理的体制层面,立体对接后疫情时代全球数字化蓬勃发展的新机遇;2022年9月,上海通过人工智能领域的全国首部省级地方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围绕增加人工智能创新的源头供给、应用赋能等进行了统筹及规范,对包括“智能医疗”在内的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制度保障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正是这些规划和发展趋势的制度型开放,类似钛米这样的创新企业才有了方向性的指引。

掌握技术底牌

挖掘出新的产业机遇

目前,钛米机器人是国内少数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能够自主快速提供智能机器人系统整体设计以及应用解决方案的机器人平台型企业。2021年,被评为工信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荣获“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小巨人”认定。让潘晶感到自豪的是,目前,钛米的系统产品已覆盖全国28省400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及医疗机构。

而今年一月份,潘晶有幸作为新的人大代表参加了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就上海“制度型开放”在人才和市场两个维度的体会作了专题汇报。会议上他对“制度型开放”表示了坚决拥护与支持。“因为我深知现在创新创业的难度较20多年前大幅增加,而究其原因是创新模式已经发生改变,‘拷贝+迭代+超越’的创新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唯有抓住规则、规制、标准等制度性开放的机会,掌握技术底牌,创业者才有可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挖掘到新的产业机遇;另一方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亮点,无论是人才领域还是其他领域,坚持和扩大‘制度型开放’必将加速全球对于‘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达成共识,也必将加速上海建设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潘晶说。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